分享

传承文明先认字(5):夜行子神啮黍麦——鼠

 昵称535749 2018-06-12

离山半仙

道友请留步,听我讲讲这些文字的故事昨天 18:49

从远古以来,人对于鼠这个动物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仔细了解鼠这个字的字形变化就会明白。

看看甲骨文鼠的字形,像是小和豸的合文,小号的长脊兽(豸为猫科犬科类猛兽的专字,长脊兽);到了战国的字形,时人已经在字的上部结构中重点突出了老鼠的两对门牙;汉代的许慎,对于鼠的定义是“穴虫之总名也”,古时候的虫可不是随便说的,一般来说对人有危害的才叫虫,也就是许慎认为鼠是能打洞对人有害的动物的总称;到了现代,多指啮齿目下的鼠科,至于其他在古代也被视之为鼠的动物,即便名字中还有鼠字,也都被分别了出来。其实,哺乳纲下面有鼩负鼠目、智鲁负鼠目、负鼠目、袋鼬目、树鼩目、象鼩目、食虫目鼩鼱科、食虫目鼹科、啮齿目鼠亚目等等动物,长得十分近似,看起来都是老鼠。

鼢,fén,〔鼢鼠〕哺乳动物,在地下打洞,损害农作物的根及牧草,甚至危害河堤。亦称“盲鼠”、“地羊”。 前足爪特别发达 ,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可分土而行,故名。

 

500

鼢鼠

䶄,pínɡ,平(读ping或pian),红色的,可能(存疑)是当地(江西、福建)人对于红、赤、棕等的读法,〔䶄令〕鼠名。也叫“斑鼠”,有红斑的鼠;幼鼠,体红;山鼠,俗名红毛耗子。体粗肥,四肢短小,背部棕红色杂以黑斑,体侧多黄灰或黑灰,腹面污白,尾毛蓬松,生活于林区或草原,以植物根茎为食,也吃粮食,是农林之害。

鼬,yòu,因其体长如轴且外形似鼠,故名。当为躯体细瘦的各种鼬属,其以幼禽和幼兽,尤其是小鼠、家鼠和其他害兽为食,大多数有赤褐色的毛皮,躯体下半部呈白色或黄色,符合说文中的描述:如鼠,赤黄色尾大食鼠者。

鼺,léi,鼯鼠的别称,可能和鼯鼠的身体结构有关,皮外有皮,畾,交叠之义。

鼯,wú,鼠名。鼯鼠,吾,五之义,鼯鼠有五种技能。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

鼹、鼴, yǎn,匽,本义隐匿,晏,声,为匽之误。鼹鼠 [mole],隐匿于地下的穴居哺乳动物,属鼹科(Talpidae),主要产于欧亚、北美的温带,细小的眼上常蒙着皮肤,小耳隐在毛里。

鼷,xī,鼷鼠 [a small mouse],鼠类中最小的一种。如巢鼠、蹶鼠,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蹶鼠分布更加广泛,所以鼷鼠很有可能就是指的蹶鼠。

 

500

巢鼠

500

蹶鼠

 

鼣,fèi,古书上说的一种叫声像狗的鼠。有多种鼠会发出若犬吠一样的叫声,比如某些松鼠,毛丝鼠等,从分布来看,松鼠可能最大。

鼤,wén,斑鼠,文,纹意。说是尾巴有斑纹的鼠类,一般这样的鼠尾巴比较粗大,比如条纹松鼠。

 

500

条文松鼠

癙,shǔ,当指瘘疮一类的病,多口溃破、贯穿流脓形似于鼠穴者称之为癙。引申为痛苦: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诗·小雅·正月》)。此处古人解为忧郁,误。

    竄,cuàn,同“窜”。窜为后起之形声字。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避”。引申为逃跑、乱跑。

鑹、镩,cuān,用凿加工,若鼠打洞。

躥、蹿,cuān,向上跳,向前跳,奔跑,跃行,若鼠之逃匿。

攛、撺,cuān,抛;扔,匆匆忙忙地做,长出,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发怒,发脾气,逃走;乱跑。行动若鼠。

鼥,bá,鼧,tuó,鼧鼥指旱獭,也称土拨鼠。鼥,其机警如犬。鼧,其穴口如坨,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鼥鼧,也有可能是描述土拨鼠的叫声的。

鼦,diāo,古同貂,也写作“鼠刀”(战国时期),古人以之为鼠类,其实是食肉目鼬科动物,其叫声发如召音。

鼨,zhōng,鼮,tíng,豹文鼠、豹鼠,一种松鼠,即花松鼠属动物,或者以为其尾如豹尾,其身有纹,故名。冬,绳索;廷,引长,皆形容其尾形状。

 

500

花松鼠

鼩,qú,鼩鼠,又叫鼱鼩或鼩鼱,有俗称钱鼠的,也属鼱鼩类,食虫类动物,形似小鼠,体小尾短,鼩鼱的视力不太好,它的幼仔就几乎没有视力,在随着母兽外出的时候,咬着尾巴串成一串防止走丢。鼩,从句,纠缠,意指母兽携带幼崽之情形,或者以为是类鼠且小者;鼱,本作精,有别于真正的鼠。

 

500

鼩鼱 

鼳,jú,鼳,鼠身长须而贼,秦人谓之小驴。—— 《尔雅· 释兽》,郭璞注:“鼳,似鼠而马蹄,一岁千斤,为物残贼。目前来看,注解中所谓的马蹄、千金,是郭璞因小驴的称谓而有点想当然了。考虑到是秦人的称呼(分布地域秦岭),很有可能是现在的竹鼠,可能其皮毛灰黑色,能发出哇哇的叫声,皆若驴,故名。古秦人将军伍中的专职特务称为鼳鼠,也称之为小驴,可能取其能若竹鼠般潜伏。此外,竹鼠除了以吃竹根和竹笋为主,也吃植物的根茎果实之外,还有互相残杀和残杀外侵之敌的习性,当公竹鼠进入带幼仔的母舍时,将幼仔咬死后,才与母竹鼠同居,对外侵入的家鼠、雏鸡、鸭及鹌鹑等惯于残杀,甚而致死,这些符合郭璞注中的为物残贼的特征。狊,jú,犬视的样子,狗警觉貌,这里可能是用来描述叫声的,也可能是指竹鼠和狗一样夜晚活动。

 

500

鼰,有认为是“鼳(jú)”的讹字,应该是刚好反过来,是鼰被误认为是鼳,不过考虑到读音,鼰这个字应该也是个错字,本字应该是“鼠具”,具与貝形近,故误。《尔雅·释兽》鼰,鼰鼠。郭璞注:今江东山中有鼰鼠,状如鼠而大,苍色,在树木上。根据郭璞的注,这就是松鼠。具,双手捧之,大概就是对松鼠进食特征的描述。

鼸,xiàn,田鼠。兼,持禾束。

鼶,sī,大田鼠。虒,凶猛。

鼵,tū,古书上指一种与鵌鸟同穴而居的鼠。似家鼠而小,色黄,尾短,尾毛蓬松。亦称“兀鼠”。即当为现在青藏高原上的鼠兔,非鼠,为兔形目动物。郭璞在《尔雅注》中解释:“鵌似鵽(音念作多duo, 是一种出没于北方沙漠地带、大小如家鸽般、名叫鵽鸠的雉类)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之,鼠在内、鸟在外”;“鼵如人家鼠而尾短。” 另外,在《甘肃志》这部地方志里也有“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本儿周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的记述。突,从洞中钻出的样子,指鼠兔擅长打洞;也可能因为发音接近兔,指其似鼠又似兔。

 

500

鼠兔

鼲,hún,即松鼠(的一种),体小,背部灰色,腹部白色,尾毛蓬松。毛皮柔软如绒,可作衣物。俗称“灰鼠”。军,注音用,本当为灰,其皮毛灰色。

鼫, shí,鼫鼠 [squirrel]。古书上指鼯鼠一类的动物,亦称“大飞鼠”或“五技鼠”。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本草纲目》,石,示其所居。

鼪,shēng,鼬鼠,俗称“黄鼠狼”。 《尔雅·释兽》中说得很清楚:“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音牲。”生,聚集、形成,似鼠而以鼠为食,故名。

鼭、𪕵,shí,古书上说的一种鼠类动物。寺,手(中持物)不动,故鼭也可能是松鼠的别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