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秋天打滑漂浮钩钓红梢翘嘴技巧[图] 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们这个地区的山区水库,钓红梢的最佳机会也将随之来到。红梢即蒙古红鲌,一年四季都可能钓得到,但以春未夏初和出伏到初冬两个时期最出鱼。两个时期的钓法又有所不同,春未夏初路亚钓法最易得手,出伏到初冬时期手竿浮钓更见优胜。然而自滑漂钓法引入后,用投竿打滑漂钓红梢,大有与手竿争雄之势。 水库秋天后的红梢,近岸摄食变得特别活跃,这给手竿钓提供了机会。然而通常只在深水陡峭处,才是最有可能遭遇红梢群的地方,水不够深,坡不够陡,基本难得一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时期手竿钓红梢有个特点,就是水层不定,远近无常,需要时底时浮,时远时近。仅以浮钓看,论深浅上可以离水面一米,下可以离地面一米。论远近则可能近在眼前三五米,远在离岸二三十米。过去钓鱼,要带两支竿。一支6米左右,一支7米以上。遇上需要钓远钓深时,谁的竿长谁占先机,只好比着拖线抛线。场地好的还轻松些,被迫要把钓位安在峭壁下、树枝旁时,抛钓收鱼,都变得十分不易。有了滑动漂钓法,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投竿打滑漂,轻巧灵活,可远可近,可深可浅,更以可钓超深超远见长,在手竿鞭长莫及时,打滑漂却轻而易举。 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滑漂钓法介绍到中国已近十年,南来北往来鲇鱼山水库钓鱼的钓友不少,他们中好多人看到笔者打着滑漂把鲌鱼一条条请出水面时,竟然很是好奇。有些几年前可以买得到的滑漂小配件,今天的渔具店老板们全然没了印象。本文尝试着结合自己的体会,讨论一下滑漂钓红梢,与中渔网钓友作一次交流。 一、先说说浮钩钓红梢的特殊要求 在这个题目下,可以说的话很多。这里概括为四个字:以勤取胜。也就是说,浮钓鲌鱼人须勤,不可把底钓的习惯带到浮钓鲌鱼中来。所谓的勤,具体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建饵场,有口无口勤打钩。抢钓鱼,有口求快莫耽误。找鱼道,无口上下勤动漂。 1、 建饵场,有口无口勤打钩 当钩离开地面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地面那个容易经营的饵料场似乎不存在了。只有钩上一团饵孤零零地悬浮着,仅靠这么一团饵能诱来鱼留住鱼吗?怎么办? 实践中有两个办法。 一是打大窝。近年这里的钓友发现,长时期地经营一个钓点,每天投入数斤十数斤小麦、玉米等颗粒饵料,形成包括小杂鱼在内的鱼群滞留带,对于吸引鲌鱼,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当天钓,也要一次性投入足够量的颗粒饵。只要库里有鲌鱼,它们就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二是勤打钩。我们就是要用一只单钩,在所选的水域中,通过高频率的打钩,经营出让一个鲌鱼竞相抢食的立体饵料场来。试想,当水中不时出现一团饵,边移动边散落,可捕可食,鲌鱼会作何反应?当然是竞相抢食,不忍离去。这一点儿,是浮钓鲌鱼的关键所在。 用一只钩经营出一个这样的饵料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大剂量的用饵。由于漂大坠重远投深钓,所以基本不宜施以拉饵,而一般只能用包饵与搓饵施钓。每一钩的饵团要求既大又松散,状态以入水即有散落,一分钟钩上仍然有残饵为好。如果不考虑与人竞争,笔者以为包饵最适用。新鲜些的麦麸加白面用开水一烫,弄成手握成团,一拨即散的状态。这种饵落水后的状态极佳,很适合鲌鱼的口味,既经济又实惠,可以大量使用。内心只用白面,用钓场水和之,状态以略有些粘手为好,不必考虑面饵在钩上成不成形的问题,只要能最后粘附着包饵在钩上就成。把包饵和成两种粘度,易化的包在外面,融化得慢一些的放在里面,或是分别装在两支钩上,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如果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纯商品饵、添加商品饵或是药饵的包饵,当然可以用,而且与麦麸同窝钓时,还常常有明显的优势。但从长钓的实践看,鲌鱼对这些饵容易厌口,反不如麦麸白面时效性长。 快节奏地打钩。笔者曾笑称浮钓鲌鱼要按照“五个一”操作规范来操作:一分钟内,装一团饵,打一次钩,投一把小麦,扬一次竿。不管有口没口,一两分钟内就换一团饵。有口可以稍作停留,但绝不可把一次偶然滞钩得鱼,作为总是以残饵候鱼的理由,那样,极有可能把鱼群给冷落走的。要知道,中鱼的最佳机会,是当饵团边下移边散落时,等到钩上只有残饵静静地悬在水中时,中鱼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此外,还要备些麦粒或散饵在手边,每钓几钩后,就对着漂子,投上一小把散饵,保持热窝。响声不断,鱼群不绝。 2、 抢钓鱼,有口求快莫耽误 鲌鱼中不乏卓立独行者,但多数还是结伴出游,常见的是三五成群,也有上百条、上千条的超大鱼群。对鲌鱼结群的最合理的解释是便于围猎活饵。而超大鱼群的形成,可能与生育或季节性迥游有关。我们这里的鲇鱼山水库,每年都会有幸运儿遇上超大鱼群,钩扔哪儿都有鱼,几小时内可以钓获几十斤上百斤的鲌鱼,直钓得人精疲力乏。但这样的机会少,更多的是三五条、十几条的,一拨走,一拨来。所以,有经验的钓手,只要上鱼,就会全力以赴,尽可能地留住鱼群,多钓几条。 因此,每钓上一条鱼时,我们都应该设想下面有个鱼群,不可错失良机。心无旁务,动作干净利落自不待言,这里特别要注意兼顾钓鱼与留鱼两个方面,不可偏废。抢钓求快,为了方便鱼摄食,小钩、细线、小团饵(一口饵)比大钩粗线大团饵上起鱼来快得多。而投饵小了,容易凉窝冷走鱼群。兼顾的方法,一是视鱼口上饵。有口上小饵,无口上大饵。二是视鱼口用钩。空钓率高,要换小一些的钩,跑鱼率高,要换大一点儿钩。鱼口疯时,大点儿的钩,粗一点儿的线直接飞鱼速度快。鱼口憨时,小点儿钩,细一点儿线上鱼率高。通常半斤以下的鱼,用伊势尼三号左右的为好,半斤以上的,用六号左右的为好。笔者觉得,浮钓一斤以下的鲌鱼,七至十号左右的丸士、四号到六号左右的海夕钩,都很好用。 3、 找鱼道,无口上下勤动漂 找鱼是钓鱼的第一要务。浮钓鲌鱼找鱼道除了考虑所有最通常的因素外,特别需要考虑鱼道的上下与远近问题。 鲌鱼的泳层,除了有热高冷低的大趋向外,几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许与四季分明的中原地理气候有关,我们这里鲌鱼在水稻收割前的热季,浮钓中上层中鱼率高得多。收完稻子,天气转凉后,浮钓中下层中鱼率高,到了深秋初冬,则要贴底浮钓。但是,在鱼未贴底前,鱼的泳层很乱。以笔者2009年8月中下旬在鲇鱼山水库同一钓点连续二十天的浮钓实战看,从1米五水到九米水,都能上鱼。那个钓点水深约十一米。常有这样的情形,高一米无口,低一米有口,微调即能奏效。也常有另一种情形,刚才的一拨吃两米水,接下来的一拨吃九米水,不大幅度调漂不行。 可以凭经验先设定钓点和泳层,打上十钩八钩,如有鱼,几钩即可见分晓。没有鱼,调整漂子,再打上十钩八钩,上下都没有鱼怎么办?投远点儿试一试。一天中,哪儿上鱼率高,哪儿重点关照。没口了,别等,接着找。就这样不停地钓,不停地找,才能最大限度地拦截住过往的鲌鱼群。 二、再说说打滑漂的技术特点。 1、滑动漂的组合 滑动漂多配以投竿使用。它的完整组合通常依次为钩、子线、坠、下棉线结、下止动半球,下圆珠,金属孔漂座,上圆珠,上止动半球,上棉线结。其中下棉线结离开坠一漂半的距离,为的是不让漂与坠缠绕以方便快速分离。下止动半球和下圆珠都是为着方便漂与坠的分离。线结挡住止动半球,止动半球挡住圆珠,圆珠挡住漂座,有效地避免了线结钻进漂座孔。上圆珠的作用是理线,让将要通过漂座的线稍直一些。上止动半球与下止动半球的作用一样,也是为着漂的有效止动和快速分离。上棉线结又称定位结,用以调整漂的定位即水线的长短。这个定位棉线结用得很聪明,是滑动漂钓法的关键所在。它的妙处在于既可以绕进线轮而又不会对飞线形成阻碍。有钓友以极小的太空豆代之,但使用效果不如棉线结。也可以把上述组合简单化,省去两个小圆珠,或是连同两个止动半球也省去。但代价将是漂子在线上滑动不够顺畅的机率甚至于漂坠不分离的概率明显增加。(此段文字反映的是当时的情形,现在的太空豆与活动漂座做得相当出色,特别是有了大浮力的漂子后,只用下大上小两个太空豆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笔者自注)。 坠与漂的选用,以重坠大漂为好。漂轻坠小,分离慢,投不远。过小的漂坠甚至于相互间无法分离。所选用的漂,标杆细比粗好,长比短好。细标灵敏度好,长标稳定性好,风中抗走漂的能力强。所选用的钓线,在考虑对象鱼和个人扬竿习惯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细一些的,细线较之粗线,抛得更远,滑动得更畅快。所选用的投竿,硬调胜于软调,其长短则要适当。过长可能受场地条件限制,投不出去,扬不起来;过短则可能因扬竿幅度不够,刺不住鱼。笔者常去的钓场,以2.1米与2.7米的投竿用的最多。场地充许,又需要钓远钓深或钓大风时,长一些的竿成功率更高. 2、 漂与坠的分离表现 滑漂的成败取决于漂与坠是否顺利分离。 钓组的最佳状态,是抛出钩后,漂与坠在空中基本分离,钩落水后,漂平趟在水面上直至钩到位时才立起。 如果不能在空中完成分离,则又有几种情形。 漂滑动顺利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漂平躺在落点水面上,钩到位后才立起。一种是漂落水后即半立起来同时沿着风线向近处平稳走来。两者都表明滑动顺利,区别是前者漂不动线在走,线轮在出着线。后者是线不动漂在走,线轮没有给线。 漂能滑动但不够顺畅的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漂平躺着但底部在抖动,一种是半立起来抖动着向近处走来。两者的区别仍在是否在给着线,两者的共同之处都说明分离过程中有阻滞,原因可能是线粗了或是硬了或是有折皱。 漂没有滑动只有一种表现,就是落水后漂即立了起来,静风中不移动,在风中却跑得很快。出现这种情形,说明漂与坠没有分离,钩被阻留在水表层。 3、 调漂与抓漂。 打滑漂钓红梢浮钓与底钓可以都用浮钓组合兼顾,不必调换漂子或增减坠的重量。因为从坠擦底到钩触底到钩离底都可以既视为底钓,也同时可以视为浮钓的特殊状态,效果相差无几。 打滑漂浮钓红梢,最好是带饵调全标。好处是远钓时看得清,偶尔用了量稍大的饵时不会轻易没漂,拉漂的动作很明显,减少了饵脱钩过程中漂的上升幅度,因而也就把送漂与脱饵两种动作明显的区别开来。 打滑漂钓红梢,要让钩子停留在鱼的上方1米左右的水层,即漂相以拉漂为主。如果连续出现接漂或是送漂,则需要及时调整漂位。连续出现接漂,说明鱼活动在钩子上方浅一些的泳层,而我们钓得过深了,可以试着将漂与坠的距离缩短三到四个漂长,让漂向坠子较大幅度地靠近;如果连续出现送漂,表明鱼在钩的同一泳层,或稍上一点的地方,可以将漂与坠之间的距离缩短一到两个漂长,把钩饵置放到鱼可见的上方来。 由于鱼的泳层不定,本钓法的漂相较为复杂。红梢拉漂的动作幅度较大、果断有力,很容易识别。送漂的幅度则差异较大,有时很小,有时较大,这个与鱼的摄食动作有关,也与调漂有关,或是与子线的长短有关,出现送漂时,无论送漂的幅度大小,只要送起并且在持续中,即应及时抓住。较难识别的是接漂,这个需要相当的经验。从钩入水到漂立起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出现接钩。当线入水出现梗滞时,当漂延迟立起时,当漂提前立起或下沉时,当漂出现异常抖动时,都是因鱼在接钩所致,一经觉察,不可放过。 4、 抛竿和扬竿。 前面说过,山区水库秋冬钓红梢的钓位通常都在陡山坎处,左右与后方有可能山石树蔓逼身,给投竿与扬竿带来不便,再加上人必须藏在遮阳伞下,虽然打滑漂比钓长竿来得方便,却有相当的技术要求。首先是要能够坐在钓位上单手多角度抛竿。不仅要会在伞右侧顺向抛竿,还得会在伞左侧反向抛竿,必要时只能在伞下横竿胸前、一手牵线,一手弹竿。场地许可,可以大臂带小臂完成抡竿抛钩动作,场地受限,只能小臂加腕力抖竿弹钩。无论用哪种方法抛竿,都要求钩的落点相对集中,不可以时左时右,忽前忽后,相距太远。有一点必须明确,钓浮虽然无法固定钓点,钩饵受风的影响,总是会有一个行程,好的钓手,应该至少让若干钩的行程,有一个共同的始点。 我们可以通过观漂控线的方法,来调整钩的位置,让其进入同一始点。在风平浪静时,可以看得见定位线结向漂移动,或是漂向定位线结移动。这时,我们通常只须将钩抛向钓点的正前方,在漂滑动的过程中,通过给线、不给线或收线来调整定位线结的远近,通过提前移动手中的竿子,来左右调整定位线结的位置,从而使漂与钩落在理想钓点上。在风中,则要向上风抛竿,让弯曲的风线在调整中有可能经过钓点,然后通过观漂与控线来确定漂与钩饵位置。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时时注意的。这就是适度收紧钓线让风线不要过多的虚置,确保在完成有限幅度的扬竿动作时,钩子能够有效地刺中鱼。风随时都在让线走漂移,导致风线虚置,所以我们需要不时的收些线回来,保持竿一动漂即动的状态。打滑漂失鱼,大部分都是因为懈怠而没有及时收线引起的,有了鱼讯却扬了空竿,或是仅仅感觉了一下瞬间的重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