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师傳的传说 2018-06-12

在中国,无人不知湖南;在湖南,在湖南,无人不知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藩堪称中国第一完人,是著名湘军的统率,平定了太平天国,拯救了大清王朝。曾国藩善武能文,他的修身养性、家训孝道,至今仍然受用。曾国荃,是著名湘军的首领,带病征战,攻破南京,为湘军立了头功。曾氏两兄弟,官高权重,威震朝野。如果从风水角度来分析,便是曾氏故居白玉堂、高祖、祖祖、祖父母墓占得了龙穴大地和个人努力,修为的结果。

这次,我暂且不谈曾氏的故居和祖坟风水,后期继续发表,先谈曾国藩墓地的风水。曾国藩生前的夙愿是,坚决不葬龙兴之地,生怕曾家占了别人的风水气候,只求庇佑子孙后代,长久兴盛的平安地。那么,曾国藩墓地的风水,是否真的这样呢?是否让曾国藩夙愿以偿呢?请看下文,详细分解。

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享年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南京)扶柩回湖南长沙,葬于长沙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国藩夫人欧阳去世,曾纪泽将父亲改葬,同母亲合葬于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桐溪寺后面。

一、卫星图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看大势图。曾国藩墓穴的来龙源于雪峰山山脉的余脉,娄底市新华县北部的大熊山,经过大跌断,穿田渡水,复断又复起沩山,走双乡一带,再绕韶山左侧,转走鹤岭镇等地区。其行龙过程中,主要有两枝水荫龙护送,左边的是沩水,右边的是涟水,两水都流入湘江,归于湖南省的总水口洞庭湖。这只是大概介绍一下,让大家好了解曾国藩墓穴的位置,以便风水爱好者去实地考察。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看大势图。来龙从山地转向勒河边,沿着勒河行走数十公里,连续不断地,跌断又复起高峰,左穿右拐,从这些行龙的特征,我们可以预想到龙脉即将有杰作。果然如此,经过一次跌断后,翻身逆转,让人难于想象,这是龙脉的灵动,机智。而勒河继续缠绕龙脉的后面,曲折,转抱而下,汇入湘江。构成了水缠玄武,大水锁小水的侧身大转逆结,收湘江外堂,暗朝拱的风水格局。从墓穴周边山水环境来看,龙脉的特征是曾国藩欣赏的。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看大势图。龙脉过峡,左转后起顶,再一次跌断生四节,高低起伏,不断前行,层叠而上。自过峡复起后,就形成了伏狮的右后腿,从右后腿转入股部,后拖一脉为尾巴,右出一脉为左腿。主脉跌断后,继续前行,顿起3节,在第三节少祖山,分开3脉,两边为左右前腿,中间为主脉,降伏结穴于狮头。墓穴的左右边,前朝山脉,都是从自身龙脉分枝分头,又集合团抱明堂,白虎转作朝,血脉相亲,互相照顾,自身形成一种风水格局,福发久远。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拉近看大势图。高耸的少祖山,展开两枝大帐,作为外青龙、白虎。从中间刷开小八字,为内左右护砂,主脉从中间发出,跌层而下,左右摆折,束气后生一节小波浪水星,再跌断复起圆形金星,稳当地落穴。左帐弯抱,两层作为青龙,同时关锁内中明堂,右边从远处龙身发来一峰,横列于墓穴的右眼旁,式如天马。构成了左右青龙、白虎砂交互关锁内堂气场。此时此刻,伏狮跳台的姿势,形象逼真,维俏维妙。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从后面看大势图。勒河水流悠扬,缠绵墓穴的后方,依依不舍,是风水学所谓的水缠绕玄武。使龙脉灵活,几度过峡,脱卸,从高到低,又由低复起,伏狮摆尾挺身,耸起数峰,逆水而上,在广阔的丘陵大地,演义一场,别开生面的伏狮跳台之态势。平缓,宽大的湘江,以轻盈的步伐,迎面而来,暗拱于墓穴的外局,从白虎转来的前朝,高大整齐,遮蔽了湘江的秀色。而内局枝水分布有序,水清山晓,墓穴右前方,山峰罗棋星布,一同形成了明山暗水的堂局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用卫星从后面拉近看大势图。墓穴的青龙、白虎山均从自身龙脉发出,伏狮的左右前腿,已经使力蹲地,腾空而起,墓穴右前方由外来两峰,一边竟相跌层递进,形如天马,侍卫;一边又兜收内堂水,形如白虎拖枪。前朝飞翔,展开两肩,然又层叠而下,跪伏敬拜,主来宾迎,彬彬有礼,明堂良田园地,平坦宽阔,流水涓涓,构成了龙虎弯抱,堂局紧凑,朝向跪拜的优美形局。

二、实拍图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去曾国藩墓穴的十字路口,巡抚西路,也是墓穴的内水口。左边是墓穴的前朝,右边是青龙下手砂,前方远处是白虎。继续进入数里,左拐一个大弯,再向左前方走一段小坡路,便可以看到墓穴的第2层白虎和局部少祖山。请看下图。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内看白虎1。少祖山高耸立于墓穴的左后方,白虎山主脉伸入内堂,式如衙杖,从左侧另发一枝延伸到我拍摄的位置,抱收明堂元气,右边原来是田园农地,现在修建曾国藩博物馆。这条公路就是巡抚西路。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内看白虎2。在墓穴看不见白虎2,是暗拱外白虎。白虎2是金星,生开两边水,开面向内,白虎1从中发脉一枝,伸入明堂左边,兜收水口,其形如牙刀,在墓穴看正是白虎带牙刀。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看少祖山下脉。从这个角度看,少祖山状如天马行空,马头朝左,马尾向右。主脉从中间发出,马尾延伸到右边作墓穴的青龙,再层叠两次转抱明堂。椭圆形的明堂,原来是良田青绿的庄稼。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拉镜看少祖山下脉结穴图。少祖山厚重、稳定、开面、柔和向来,下脉先从右边,后转左边,小S形的行度,再跌断,束气,生一节小波浪水星,又跌断复起穴星。明堂圆净,以前是田园风光,现在修建了寺院,曾国藩博物馆,打破了这里一方净土的宁静,我们也无法看清原貌的风水。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拉镜看少祖山下脉,白色圈是曾国藩墓穴。自少祖山下来后,生一个丰润的圆形金星,再从左边下脉,跌断束气,复起圆形的小金星为穴山。墓穴距穴山顶端仅有数米。新建的寺院,几乎占据了整个内明堂,我们无力一览内堂的蓄聚。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拉镜看穴星。少祖山仿佛一轮西边的红日,光辉犹存,开帐后下脉,肉眼可见,明显的三伏三起,先整体后个体看,是3个连生的金星,大金生中金,中金生小金。小金星为穴山开窝横列而结穴。墓穴枕靠少祖山的右帐角,从卫星图看,是伏狮的右前腿,延伸弯抱到白虎的后面。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再拉镜看穴星,察亮眼睛,仔细观察,穴星恰似一轮半圆形的太阳西落,穴结于右边,立乾山巽向,正是西北方日落西山的方位。墓穴唇毡宽厚,平整,但是人工砌起了很高的堡坎。两边的路灯,照亮了墓穴的四周。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明堂左看青龙。青龙起伏、降势而下,层层转抱,朝向内堂,边走边回顾墓穴的主人,一路金水相生。可惜现在搞建设,把明堂挖得翻天覆地,一片狼藉的景象,破坏了原始的自然风水,令人观之自生心疼。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青龙上,看少祖山下脉。这样看少祖山,右边发出2枝脉,一是第1层青龙,二是第2层青龙,即我拍摄的位置。两层青龙之间,蓄了个荫龙池。主脉从少祖山降势而下,复起一个圆润,小巧可爱的山顶,不忘初心,砥砺下行。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青龙上,看主脉继续下行,蜿蜒、爬地数十米,突然顿起圆墩,即是穴星,整体看犹如一条巨龙饮水(内堂原来有古井)。我拍摄的位置,第2层青龙和右边的白虎,一同转抱拱卫于墓穴左右,穴星稳当当地坐在两山夹抱之中。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青龙上,看主脉继续下行和内堂。穴星是一个圆圆的山包,左右两边有枝水缠绕,流归于墓穴前面的窝聚内堂。墓穴左边的白虎山,状如一匹肥壮的天马,横列于坤方,在墓穴看更加形象,栩栩如生。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内堂看穴星。从少祖山下脉到穴星,中间有一节小波浪水星,墓穴和少祖距离较近,墓穴得少祖之力甚大,如同于祖宗扶助儿孙。从内堂看,穴星高耸,虽然有树木遮拦,但是轮廓清晰,山体丰厚。内堂宽平,铁架棚房后面,原来是曾国藩小学。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内堂,上图铁架棚房后仰看穴星。可见穴星突中生窝,墓穴下面还有很宽的坪地,依稀可见曾国藩小学的残墙遗址,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是多么的深刻,犹新;是这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但今天的况景,却难免有几分敬意。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地唇毡下仰看穴场。红色箭头表示去曾国藩墓穴的小径,后天人工砌堡坎,加厚加高墓穴唇毡,使墓穴平稳,气场聚集不散,固如金汤。在葱茏的树木掩饰,点缀下,墓穴的主人安详地酣睡在优美的山水之中,庇佑着后代的兴旺、发达、昌盛。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唇毡下面的内堂看左边的青龙山。青龙曲身如生蛇、蜿蜒、摆折,起伏不断地奔向下方,关拦明堂水口的同时,与前朝拱护,朝入明堂,缠护,环抱墓穴于少祖山的山麓处。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唇毡下面的内堂看堂局。明堂中间是刚修建的寺院和曾国藩博物馆,占尽了明堂的原始田园风光。远处朦胧的山,便是墓地的朝山。左边的青龙,伸入一节,抄抱、关锁明堂去水。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唇毡下面的内堂看右边白虎。这样看比在青龙山上看更像天马了,马头转抱向内堂,距离墓穴很近,贴身侍卫墓穴的主人,随呼随到,右边枝水界脉分开,流归于内堂之中。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唇毡看穴场。从唇毡到拜台共计24台石阶,可见墓葬于山巅,下面做两台石阶,弯抱、兜收穴场地气,上面微开八字,下面兜收、合襟于唇毡,做工细微,工艺精湛。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拜台看墓相,曾国藩及夫人合葬墓,葬于接近山顶,后面只有数米高,右后方转下去,就是来龙束气。与曾国藩的曾祖父母合葬墓,俗称“金鸡啄米”一样葬于山巅。正所谓:十个贵穴九个高。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近看墓碑,中间高,两边展肩,跌层向墓穴左右两边托宽,弯抱,收敛来龙气脉,注入墓穴。工序细致,巧夺天工,精美别致。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近看墓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两边雕刻金龙守护,彰显了墓主的尊贵。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前看左边的青龙山。由于树木枝茂叶盛,看不见青龙山的全体真面目,它是从少祖山左帐发脉而下,跌层而行,一共有两层,第一层看不见,只见第二层弯抱向内。远处的山是前朝的左侧。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前看前朝。因为树木枝叶繁荣拦住了视线,遮挡了堂局的优美,前山的全景,但丝毫不影响墓穴风水的形局。反而使墓穴深藏在闺房之中,藏风聚气,增加了风水的力量和明堂的宁净。如果明堂没有建筑物,墓前树木多不太好。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穴后拉镜看前朝。由于后天不断地发展建设,破坏了卫星图看见的跪拜奴砂,只见横列高平的长形朝山,形如长桌。结合整体格局分析,即是伏狮准备跳台之势。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穴前看内堂去水口。内堂左边的水大于右边的水,左水倒右流入内堂,后又转左前方,经前朝的山脚,受前朝右帐拦截,再次几度屈曲汇入湘江。请回看卫星态势图。远处朦胧的山,分别是前朝右边和右前方的白虎。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墓穴看右边的白虎山。地气旺盛,树木葱茏,遮拦了坤方的天马山,只见昂起的马头,耸立、守卫、伺候着墓穴的主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束气处看下脉。阴脉降势而下,后起圆墩,即我拍摄的位置。黑色瓦白色砖墙是桐溪寺的外围墙。这里树荫密盖,清凉,环境幽静。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束气处看少祖山展开的左帐。也是青龙山的发脉,护送主龙下脉结咽,左帐弯抱向内,树木枝叶茂盛,护卫周密。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曾国藩墓穴后的围墙上,侧看少祖山下脉,也就是卫星图所说的,风水喝形中的狮子,隆起的前身。主脉从左侧下脉再右转束气起小圆墩,生一节小波浪水星,复起穴山,即我拍摄的位置。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在曾国藩墓穴后左侧,看来龙入首。经开盘测定为壬脉入穴,自少祖山下来后束气起一个小圆墩,再起伏生一节小波浪水星,又复起一个圆墩为穴星。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这是明堂左边,青龙山下的一口井。据了解这口井的水源从青龙山麓来,以前是桐溪寺,曾国藩小学的生活用水。现在发展建设,填埋了很多,也改变了之前的地址和面貌,仿佛沟渠似的。

三、数据

1、龙法:壬龙入首,立乾山巽向

2、山法:艮、乙、巽、坤

3、水法:甲丙水来去辰字口

四、分析

1、来龙祖山长远不作详述,仅从第2张卫星图截图讲起。来龙沿勒河右岸先右转起高峰,后立即左拐一气呵成三峰,在第二峰脱煞化气,侧结一个小穴。于第三峰后大跌断,继续向左边勒河沿岸,又复起两峰后侧脉穿田过峡。此峡短小、细微,迎送贴身护卫,尤其是勒河一水12个弯环抱于玄武,屈曲而流,汇于湘江,一锁千秋,收尽了万山气脉。过峡了连生两个圆峰,又继续剥换从中间发脉,大展开U字帐幔,即狮子的左右后腿,再次渡过蜂腰峡,层叠而上,前呼后应,起高大天马少祖山。然后,开铮展肩,即狮子的左右前腿,大小八字层跌,主脉从中抽出,先右转后左折,降脉束气,立即起一小圆墩,又抽脉细嫩,复生金星穴山。这是来龙的富水贵砂。

2、前朝横列平展,从中间层层跌下,跪拜墓穴主龙。如堆肉也如桌台,从整体格局看,犹如一头伏狮跳台之势。湘江朝拜暗拱。发自少祖左帐左边的青龙山,层层兜收,与朝山交锁水口;发自远处龙身右边的白虎山,离近墓穴矗立两峰,前一峰形如天马,横列于墓穴的右眼坤方,从其中发一脉延伸到朝山下,弯抱明堂兜收水源,若白虎带牙刀。这是朝山龙虎的贵山富水。

3、壬龙入首,立乾山巽向。从山水法来看,虽贵不能拜相封侯,但后代长盛不衰,此处风水作用不可或缺,也让曾国藩的夙愿以偿。

五、曾氏后裔部分杰出人物一览表

晚清重臣——曾国藩墓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