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玉雕设计源于---生活!

 玉雕説 2020-09-22


创新玉雕学习体系,践行玉雕文化传播

——我和我弟玉雕文化俱乐部

玉雕设计,源于生活!何解?

玉雕设计好难!

画活好难!

不知道该雕个什么!

……

玉雕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一块玉石原料,看来看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设计思路;换言之,如果我们攻破了玉雕中这第一个关键环节,后续问题就能逐个的迎刃而解。

(三少作品·观音)

今天三少就来和各位分享一些设计心得,希望能帮到一些正在学习玉雕的朋友。简单点说就是一句话:设计源于生活

去年,三少写过两篇关于设计的文章,分别从玉料特点题材两方面,进行过简单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蓝字链接回顾。

玉料特点与设计

玉雕设计之题材

提到设计源于生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那么具体到玉雕设计中,我们该从哪些角度体会学习呢?

三少建议可以从以下3方面展开:

第一,体验生活事物

生活中的蔬果、花卉、飞禽、草虫,日用的杯、碗、炉、瓶,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设计对象。这些正是玉雕中主要的杂件器皿类雕刻内容。

前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具体造型,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设计中可以结合谐音、生活认知、拟人夸张等方式,自由发挥。总之,就是在对事物进行详细观察体会后,结合人为意愿,造型构思。对玉料要求相对宽松,“巧”、“俏”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三少作品·金玉富贵)

后者,器皿是玉雕中的一个重要制作门类,要求规整端庄,对玉料要求相对苛刻;完整、干净的玉料是制作精品器皿的必要条件。扎实的绘画、控刀功力,与严谨的测绘手法也是玉雕师制作器皿的基本要求。

抛开上述内容,只要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事物,都可进行艺术加工。衣食住行、风火云烟,眼之所见皆可设计。通俗来讲:一片烂菜叶,都可以焕发出艺术光芒。

第二,怀抱历史文化

主要指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借鉴发挥,比如历史文物、书法绘画、文明古迹等。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肩负起文化的时代传承。通过现代化的玉雕艺术,使得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

(焦叶纹鼎)

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不能抛开历史,只顾创新。一件没有“根”的作品,难以在历史洪流中扎根长存;而要设计一件优秀,有生命力的玉雕作品,就需要我们能从自己血液里寻找孕育它的基因。

(雅园作品)

历史文化,通过上千年的传承沉淀,留下来的正是民族的文化瑰宝。而这些,也是古人从生活中提取出的文明密码,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寻文明基因的很好途径,给了我们玉雕创作设计的灵感源泉。

第三,感受精神文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多元化,每个人的精神需求也开始因人而异。在玉雕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群中,寻找设计思路。了解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文化和精神追求。拓宽自己视野的同时,也打开自己的设计思路,创作出与时俱进的玉雕作品。

(观音)

这方面我们接触的作品创作中,当属儒、释、道文化载体的玉石作品受众广大,让这类作品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包括风水学影响下的,山水玉牌,一块风水宝地,借玉藏怀——好运富贵,安康聚财;再如,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四宝,和素雅风;甚至随着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的“十字架”“小提琴”等。

(菊)

虽然外来元素和我国玉文化,有些不太相符,但这些都算是玉雕设计源自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体现,文化交融的一种方式。


小结

关于玉雕设计,最重要是能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思考,去构思;找到自己设计思路的根源,感受玉料的特质,从中琢磨二者的结合点;当我们找到那个结合点,我们的设计就有了“根”,作品也就有了生命。

所以,大家学习中,拿到一块玉料,自行设计时,不要从外在的设计素材上生搬硬套;关键是去感受那块玉料,探寻自己的作品原点;找到那个原点,就是孕育作品的开始。

玉雕设计源于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需要我们怀着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怀着爱玉的态度,揣摩“画活”。

|玉三少

助审|猫哥

完,想再看一篇么?

我们和“玉”的缘份,从何说起?

注:玉三少原创系列,每周四周日晚19:00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