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道经》

 秋风_1233 2018-06-12
《道德经·道经》
【原文】一
      道(1)可道(2),非常道(3);名(4)可名(5),非常名(6)。
      無(7),名天地之始;有(8),名萬物之母。故(9)常無,欲以觀(10)其妙(11);常有,欲以觀其徼(12)。此兩者同出而异異名,同謂之玄(13)。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4)。
【注解】
(1)道:名词,自然界的道,例如,道路的道,治国之道处世之道等。(2)道:动词,叙述、说明的意思。(3)道:名词,指天地万物的本源,恒常之道,是老子和道家哲学中的专有名词和最高范畴。(4)名:名词,指自然现象界的事务之名。(5)名:动词,指称呼,命名。(6)名:动词,指老子恒常之道的名。(7)无:表述的是天地之始的情况。(8)有:指宇宙万物产生之本源。(9)故:所以。(10)观:动词,观察、感悟之意。(11)妙:名词,奥妙。(12)徼:动词,结果,边界,终结。(13)玄:奥妙深远,不可预测的意思。(14)门:指的是一切奥妙产生的源头,即指道。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说明,那么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
     “名”,如果能够用语言来表述,那么就不是用来命名恒常之道的“名”。
     “无”,是自然界天地万物的本始。
     “有”,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
      所以要经常用“无”的状态,来观察万物之道,感悟其中道的奥妙。经常从“有”的角度思考万物,领悟其中道的诀窍。
     “有”和“无”这两种状态同样都是来自于“道”,指的却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它们都是那么的微妙深远,不可测知。玄妙之中又隐藏着更深一层的玄妙之处,是自然界中微妙万物产生的源头啊。
【原文】二
      天下皆知美(1)之為(2)美,斯(3)惡矣;皆知善(4)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5)無(6)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7),高下相傾(8),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9)處無為(10)之事,行不言(11)之教;萬物作而弗始(12)。生而弗有,為而弗恃(13),功成而弗(15)居。伕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解】
(1)美:名词,指美的事物。(2)之为:之所以被称为。(3)斯:由于。(4)善:名词,指善良的行为。(5)有:指自然现象的存在。(6)无:指自然现象的不存在。(7)形:显示。(8)倾:充实。(9)圣人:指得道者。(10)无为:无欲,无争。(11)指的是不用政令,不发号施令。(12)始:首倡。(13)恃:依靠,依仗。(14)居:夸耀。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称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被称作善是因为恶的存在。
     有和无相互转换,难与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示,高与下相互映衬,音和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这是恒定不变的。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应对世事,实行不用政令的教导。放任万民的所作所为而不加干预,化生万物而不将它们据为己有,向万民施加恩惠却不自恃有恩,功成名就却不夸耀自己,正是因为圣人不夸耀自己,他的功名才不会泯灭。
【原文】三
      不尚賢(1),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2),使民不為盜;不見(3)可欲(4),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5)其心,實(6)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7),使伕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8),則無不治。
【注解】
(1)尚贤:标榜贤德有才的人。(2)难得之货:指珠宝玉器。(3)见:彰显。(4)可欲:贪欲的事物。(5)虚:空虚而无欲。(6)实:使……充实。(7)无知无欲:没有心智,没有欲望。(8)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行事,即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处理好事务。
【译文】
      不标榜重用贤能的人,就不会使民众有争着做贤能之人的欲望;不珍爱难得稀有的财物,就不会使老百姓产生偷窃的欲望;不显耀能够使民众产生贪心的事,就不会使民心受到迷惑。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空虚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饮食,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健百姓的筋骨。永远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顺应自然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太平的。
【原文】四
      道沖(1),而用之或不盈(2)。淵兮(3),似萬物之宗(4)。挫其銳,解(5)其紛,和(6)其光,同其塵。湛(7)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8)。
【注解】
(1)冲:也作“蛊”,空虚无形。(2)盈:充满,外溢。(3)渊:深邃。(4)宗:源泉。(5)解:消除。(6)和:使动用法,使……收敛。(7)湛:没,指清澈到几乎不存在。(8)象帝之先:好像在天帝之前。
【译文】
      “道”是空虚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的。它是那么的渊远深邃啊!就好像是产生万物的源泉。挫磨掉它的锋锐,消除掉它的纠纷,使它的光辉得到收敛,与尘世混同。它清澈透明的像不存在一样,却又实际存在着。
      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样的世界,似乎是在人类之前就存在的了。
【原文】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1)。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2)乎?虛而不屈(3),動而愈出。
     多言(4)數窮(5),不如守中(6)。
【注解】
(1)刍狗:用草扎成的狗,用来作为祭品,用祭祀前后对刍狗的态度来说明,并非物体的本身转变而是人们感情的变化。(2)橐﹤tuó﹥籥﹤yuè﹥:指的是古代用以冶炼时候鼓风的工具,现在叫风箱,其外周为“橐”,里面鼓风的为“籥”。(3)屈﹤jué﹥:竭尽。(4)多言:指的是法令繁多。(5)数穷:屡次失败。(6)守中:守住心中虚静。
【译文】
      天地是没有仁爱的,也不会偏爱任何事物,任凭万物自然发展,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是没有偏爱的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所有百姓,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是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屡次失败,倒不如保持坚守空虚无为。
【原文】六
      穀神(1)不死(2),是謂玄牝(3)。玄牝之門(4),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5),用之不勤(6)。
【注解】
(1)谷神:生养天地万物的道。(2)死:亭。(3)玄牝﹤pìn﹥:微妙的母体。(4)门:比喻孕育万物的源泉。(5)绵绵若存:绵延不绝好像永远存在着。(6)勤:作“尽”。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博大无边,变幻莫测,永恒不灭的。这是微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之门,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绵延不绝好像用韵存在,并从中获取源源不尽的养料。
【原文】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長生(2)。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3),外其身而身存(4)。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5)。
【注解】
(1)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2)长生:长久。(3)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4)外其身而身存:把自己置身度外,却能保存
自己。(5)成其是私:成就他自己。
【译文】
      天地永恒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的运作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长久。 所以,有道的圣人把自己置身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身置于度外,却能保存自己。因为他无私,所以能成就自己。
【原文】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1),故幾於道(2)。
      居善地(3),心善淵(4),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5),事善能(6),動善時(7)。
      伕唯不爭,故無尤(8)。
【注解】
(1)恶:厌恶。(2)几于道:接近于道。(3)善地:指的是人们认为的荒地,指人们厌恶的地方。(4)渊:深沉冷漠。(5)正善治:为政精于治理。(6)事善能:处事发挥特长。(7)动善能:行动把握时机。(8)尤:过失,罪过。
【译文】 
     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像水这样的善最接近“道”。
     他居处在洼地,心胸像深渊一样沉静深不可测,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正是因为不跟别人争夺名利,所以没有任何过失。
【原文】九
      持而盈(1)之,不知其已;揣而銳(2)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3)
      功遂身退(4),天之道也(4)。
【注解】
(1)盈:丰盈。(2)揣而锐:锤击而使它锐利。(3)咎:罪患,祸患。(4)身退:指的是收敛锋芒。(5)道:自然法则。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在恰当的时候停止;显露锋芒,有利的形势难以长久保持。
      金玉满堂,没有办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就会自己惹下祸端。
      圆满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收敛隐藏自己的锋芒,这才符合自然规律。
【原文】十
     載營魄(1)抱一(2),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3),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4),能無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5)開闔(6),能無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7),是謂玄德(8)。
【译文】
(1)营魄:即魂魄。(2)抱一:坚守大道。(3)玄鉴:微妙的心境。(4)天门:这里指的是心灵之门。(5)雌:宁静的意思。(6)宰:主宰。(7)玄:玄妙而深邃。
【译文】
      守护灵魂和坚持大道,能够不分离吗?
      聚结精气而归于柔和温顺,可以像婴儿一样吗?
      除去心中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够没有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够遵守自然无为的原则吗?
      感觉器官与外界的变化相接触,能得到宁静吧?
      内心清明而四通八达,能够自己认为无知吗?
      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养育万物却不将其占为己有,统帅着他们却不把自己看做是他们的主宰,这就是境界最高的修养。
【原文】十一
      三十輻(1)共一轂(2),噹其無(3),有車之用。
      埏埴(4)以為器,噹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5)以為室,噹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译文】
(1)辐:连接车轮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次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2)毂﹤gǔ﹥: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孔,即插轴的地方。(3)埏﹤shān﹥埴﹤zhí﹥:制陶。(5)户牖﹤yǒu﹥:门窗。
【译文】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根毂中的中空之处,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子才会有作用。
      把陶土揉和在一起做成器皿,因为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器皿才会有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房屋才会有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而“无”使它能够发挥作用。
【原文】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1),五音令人耳聾(2),五味(3)令人口爽(4),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5)。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6),故去彼取此(7)。
【注解】
(1)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这里指色彩多样。(2)目盲:这里比喻眼花缭乱。(3)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zhǐ﹥、羽。这里形容多种多样的音乐声。(4)耳聋:这里比喻听觉不灵敏,导致分不清五音。(5)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里形容多种多样的美味。(6)口爽:味指的是觉失灵,得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7)妨:伤害。(8)为腹不为目:只为温饱生存,不为纵情声色。(9)去彼取此:抛弃物欲,只要温饱。
【译文】
     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混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失灵;各种各样的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心情放荡纵情;稀缺的物品,会使人产生贪婪的欲望。
      因此,圣人只追求能吃饱肚子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所以,要摒弃物欲的诱惑而去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原文】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1)。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2)天下。
【注解】
(1)鬼大患若身: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疾患一样。(2)托:寄托,托付。
【译文】
      得到宠爱和侮辱都会使人感到惊恐,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爱的人就感到十分震惊,如果失去宠爱则会惊慌不安。这样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使人感到惊恐。
      什么叫做重视大的祸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呢?我们之所以感觉到重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的存在;如果我没有身体,我们又会有什么祸患呢?
      因此,以珍贵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寄托;以爱惜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委托天下。
【原文】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1);聽之不聞,名曰希(2);搏之不得,名曰微(3)。此三者不可致詰(4),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5),其下不昧(6),繩繩(7)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8)。是謂無狀(9)之狀,無物(10)之象,是謂惚恍(11)。迎(12)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禦(13)今之有(14)。能知古始(15),是謂道紀(16)。
【译文】
(1)夷:无形。(2)希:无声。(3)微:无形。(4)致诘:追究。(5)皦:光明。(6)昧:阴暗。(7)绳绳:无边无际。(8)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9)状:形态。(10)无物:无形态。(11)惚恍:似有似无,茫然不定。(12)迎:迎着。(13)御:驾驭。(14)有:指具体事物。(15)古始:指的是宇宙的原始或者道的初始。(16)道纪:指的是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称作“夷”;听它听不到,把它称作“希”;摸它摸不到,把它称作“微”。它们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一体。它的上面既不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阴暗晦涩,它无头无绪、延绵不绝而又不可名状,一切运动又都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看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叫做“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随着它,看不见它的后头。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之中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认识宇宙的初始,才能够认识到“道”的规律。
【原文】十五
      古之善為道(1)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伕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2);猶兮,若畏四鄰(3);儼兮,其若客;
      渙兮,其若淩釋(4);敦兮,其若樸(5);曠兮,其若穀;
      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其若穀。
      孰能濁(6)以靜之徐清(7)?孰能安以動之徐生(8)?
      保此道者,不欲盈(9)。伕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10)。
【注解】
(1)善为道:指的是得道。(2)涉川:指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样子。(3)若畏四邻:指的是不敢妄动。(4)凌释:河冰消解。(5)朴:未经雕琢的原木。(6)浊:指的是动态。(7)徐清:慢慢清澈。(8)徐生:慢慢产生。(9)盈:指丰盈。(10)蔽而新成:指的是推城出新。
【译文】
      古时候那些善于行道的人,他们的见解微妙通达,深刻玄远,深不可测,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只能勉强地描述或者形容一下:
      他很小心谨慎,就好像是在冬天时候渡河一样;他处处警觉戒备,就好像是在提防着邻国的进攻一样;他恭敬自律,就好像是在别人家里做客一样;
      他胸襟洒脱,就好像是慢慢融化的冰块一样;他敦厚朴实,就好像是未经雕琢的璞玉;他旷远豁达,就好像山谷一样的深幽;
      他混混沌沌,好像浑浊不清的污水。他宁静深沉,就像浩淼的大海一样;飘扬放逸啊,像永无止境。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是内心慢慢澄清,归于平静?谁能在安静祥和中变动起来,使升级慢慢凸现出来?
      遵守这个“道”的人,能够谦虚不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够在陈旧中有所创新。
【原文】十六
      致虛極(1),守靜篤(2)。
      萬物並作(3),吾以觀複(4)。
      伕物芸芸(5),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6)。複命曰常(7),知常曰明(8)。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9),容乃公,公乃全(10),全乃天(11);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12)。
【注解】
(1)致虚极: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2)守静笃: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3)并作:一起生长。(4)复:循环往复。(5)芸芸:纷繁众多。(6)复命:回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7)常:指的是万物变化运动的恒定规律。(8)明:明白,了解。(9)容:包容。(10)全:周到,周遍。(11)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天,是自然界的代称。(12)没身不殆:终身没有危险。
【译文】
      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万物一起生长,我从而考察他们往复的规律。
      那世间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其根源。返回到它的根源就叫清静,而清静就叫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做自然,了解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聪明。没有了解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引发乱子和灾凶。
      了解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生没有危险。
【原文】十七
      太上(1),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2)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3)兮其貴言(4),功成事遂(5),百姓皆謂:“我自然(6)。”
【译文】
(1)太上:最好的统治者。(2)侮:轻蔑。(3)悠:悠闲。(4)贵言:指的是不轻易的发号施令。(5)遂:指的是实现,成功。(6)自然:自己如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低一层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赞誉他;再低一层的统治者,人民害怕他;更低层次的统治者,人民蔑视他。统治者缺少诚信,普通百姓不会相信他。
     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基本不用发号施令,事情就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原文】十八
     大道廢(1),有仁義;智慧(2)出,有大偽(3);六親(4)不和,有孝慈(5);國家昏亂,有忠臣。樸(6),少(7)私寡欲,絕學無憂(8)。
【注解】
(1)大道:指的是社会制度和秩序。(2)智慧:聪明,智巧。(3)大伪:巨大的虚伪奸诈。(4)六亲: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5)孝慈:孝子慈父。
【译文】
      废弃了大道,才会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出现了聪明智巧的现象,伪诈才会盛行一时;家庭纠纷的出现,才能显示出孝顺与慈爱;国家陷于混乱之中,才能看出谁是忠臣。
【原文】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1)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2),以為文(3)不足。故令有所屬(4),見素抱樸(5),少(6)私寡欲,絕學無憂(7)。
【注解】
(1)复:回复,回归。(2)三者:指的是圣智、仁义、巧利。(3)文:条文,法则。(4)属:归属。(5)见素抱朴:显现并坚守朴素。素:未染色的丝。朴:未雕琢的木。(6)少:动词,减少。(7)绝学无忧:没有忧患。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百姓可以回归孝顺与慈爱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也就没有盗贼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修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方法是不够的,所以要让百姓有归属之地:坚守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杂念与私欲,抛弃圣智礼法,才能免于忧患。
【原文】二十
      唯(1)之與阿(2),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3),其未央(4)哉!
      眾人熙熙(5),如享太牢(6),如春登臺。我獨泊(7)兮,其未兆(8)。
      沌沌(9)兮,如嬰兒之未孩(10);儽儽(11)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12),而我獨若遺(13)。我愚人(14)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15),我獨昏昏;俗人察察(16),我獨悶悶(17)。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18)。我獨異於人,而貴(19)食母(20)。
【注解】
(1)唯:恭敬的答应,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2)阿:怠慢的答应,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3)荒兮:形容广漠遥远的样子。(4)未央:未完,未尽。(5)熙熙:熙,和乐,形容熙熙攘攘,兴高采烈的样子。(6)太牢:古时候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这里指参加丰盛的宴席。(7)泊:淡泊,恬静。(8)兆:无动于衷。(9)沌沌:混沌,不清楚。(10)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11)儽儽:疲倦闲散的样子。(12)余:丰盛的财货。(13)遗:不足的意思。(14)愚人:形容淳朴直率的状态。(15)昭昭:形容智巧光耀的样子。(16)察察:形容严厉苛刻的样子。(17)闷闷:形容淳朴诚实的样子。(18)鄙:粗鄙,笨拙。(19)食:这里比喻坚守的意思。(20)这里用来比喻“道”。
【译文】
      应诺与呵斥,相差有多少?美好和丑恶,又相距有多远?人们心中所害怕的,我不能不害怕。宇宙是如此宽阔啊,从古到今,世风流转,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就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会,又好像在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保持淡泊宁静,无动于衷的心态。
      混混沌沌啊,像婴儿一样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惫闲散啊,好像是没有归宿的浪子。
      大家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都不够。我真是仅仅有一颗愚人之心啊!
      众人光辉自炫,只有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只有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一样汹涌;恍惚啊,像是在飘泊没有地方停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事,只有我愚昧而且笨拙。
      我与人不同,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文】二十一
      孔德(1)之容(2),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3)。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4),其中有精(5);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6)。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注解】
(1)德:是“道”的显现与作用。(2)容:指的是作用和形态。(3)象:形象,具象。(4)窈兮冥兮:遥远幽深。(5)精:精神、规律。(6)以阅众甫:用来观察万物的初始。
【译文】
      大德的形貌,唯有跟随着道而变化。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晰具体的固定实体。它是那么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存在具体的形象。它是那么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存在实物。它是那么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神;这精神非常真切,可以得到验证。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原文】二十二
      曲則全(1),枉則直(2);窪則盈,敝則新(3);少則得,多則惑(4)。 是以聖人抱一(5),為天下式(6)。不自見(7),故明;不自是(8),故彰;不自伐(9),故有功;不自矜(10),故長。
     伕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11)全而歸之。
【注解】
(1)曲则全:弯曲才能保全。(2)枉则直:委屈才能伸直。(3)蔽则新:破旧才能更新。(4)多则惑:贪多反而惑乱。(5)抱一:坚守大“道”。(6)式:法式,范式。(7)见﹤xiàn﹥:同“现”。(8)自是:自以为是。(9)伐:夸。(10)矜:骄傲。(11)诚:确实。
【译文】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陈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
      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楷模。不夸赞自己,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能够是非彰明;不夸耀自己,反能取得功劳;不自我骄傲,所以才会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的。古时候所说的“委曲便会保全”的话,又哪里会是空话呢?它确确实实是能够做到的。
【原文】二十三
     希言自然(1)。故飄風(2)不終朝(3),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4)。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注解】
(1)希言自然: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2)飘风:强风、大风。(3)朝﹤zhāo﹥:早晨。(4)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道的人,行为就会与道同。
【译文】
      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谁使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又何况是人呢?
      因此,从事道的就等同于道,从事德的就等同于德,从事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原文】二十四
      企者不立(1),跨者不行(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形(3)。物或惡(4)之,故有道者不處(5)。
【注解】
(1)企者不立:踮起脚根的人难以持久站立。企:踮起脚根。(2)跨者难行:跨越走路的人难以前进。(3)余食赘形:多余的饮食和行为。(4)恶:厌恶。(5)不处:不这样做。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倒是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更快,反倒是不能远行。自我表现的人,反而才能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智慧得不到凸显;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的头领。
      从道的角度上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做法,只能说是多余的饮食和行为。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行为。
【原文】二十五
      有物混成(1),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2),周行而不殆(3),可以為天地母(4)。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5)。大曰逝(6),逝曰遠,遠曰反(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7)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8)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解】
(1)有物混成:有一个东西混沌而成。物:指“道”。(2)不改:指的是“道”的永恒性。(3)周形而不殆:循环运行而不懈怠。(4)天地母:天地的本源。(5)大:指的是“道”的无边无际,力量强大。(6)逝:指的是“道”的运行流转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7)反:通“返”,返回到原来最初的状态。(8)域中:指的是宇宙。(9)法:效法。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仗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把它的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止不息,运行不止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回归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共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效法自然。
【原文】二十六
      重為輕根(1),靜為躁君(2)。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錙重(3)。雖有榮觀(4),燕處(5)超然。奈何萬乘之主(6),而以身輕天下(7)?
      輕則失根(8),躁則失君(9)。
【注解】
(1)重为轻根:稳重是轻率的根本。(2)静为躁君:沉静是浮躁的主宰。(3)辎重:军中载机械粮食的车子。(4)荣观:指的是华丽地生活。(5)燕处:安居。(6)万乘﹤shèng﹥之君:指的是大国的君主。(7)以身轻天下:自身轻浮地面对天下。(8)轻则失根:轻率就会丧失根本。(9)躁则失君:浮躁就会丧失主宰。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基,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做事,处处稳重,而不是轻举妄动。
      虽然有华丽的生活诱惑着他,却能安然沉稳处之。为什么作为大国的君主,却要用轻率躁动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稳固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导的地位。
【原文】二十七
      善行,無轍跡(1)。善言,無瑕謫(2),善數,不用籌策(3);善閉,無關楗(4)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5)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6)。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7)。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8)。
【注解】
(1)辙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2)瑕谪:缺点,过失。(3)筹策:古时人们用来计算的器具。(4)关楗:栓梢,古时候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4)绳约:绳索。(5)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承袭之意。(6)资:取资、借鉴的意思。(7)要妙:最为精要玄妙,深远奥妙。
【译文】
      善于行车的人,不留下车痕;善于说话的,不会留下瑕疵让别人追究;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门栓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不使用绳索别人也没有办法解开。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利用所有的物体,所以不会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心之中藏着聪明与智慧。
      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而恶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对自己的老师不尊重的人,不爱护他的学生,虽然子以为聪明,其实是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原文】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1),為天下谿(2)。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3)。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4),複歸於無極(5)。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6)。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7)。
      樸散則為器(8),聖人用之,則為官長(9)。故大制不割(10)。
【注解】
(1)知其雄,守其雌:深知自己雄强,却甘守雌柔。(2)谿:通“溪”,小溪,溪水。(3)婴儿:象征纯真,稚气。(4)忒:过失、差错。(5)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最好的精神境界。(6)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宽阔。(7)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8)器:器物,指万事万物。(9)官长:百官之首长。(10)大制不割:完美的制度是不会伤害百姓的。割:害。
【译文】
      怀揣着雄性强大刚进的朝气,却安守雌性温柔平和的心态,心甘情愿的做天底下一条潺潺的小溪。甘愿做天下的溪涧,就不会离失永恒的德,回归到婴儿般单纯的真性情。
      深知什么是清白,却坚守着自身的暗昧,甘愿做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就不会出差错,回归到宇宙最初的状态。深知自身是荣耀,却安守卑下屈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山谷。甘愿做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性会充足,回归到自然本初朴素纯真的状态。
      朴素本真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依靠它成为成为官长。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会伤害百姓的。
【原文】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1)之,吾見其不得已(2)。天下神器(3),不可為也,不可執(4)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伕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5),或強或羸(6),或載或隳(7)。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8)。
【注解】
(1)为:治理、作为。(2)不得已:不会达到目的。(3)神器:指的是祭祀天地神祗的器具,古代的王朝中,只有国君拥有祭祀天地的资格,也只有国君拥有神器,因此,神器象征着国家政权。(4)执:把持,执行。(5)或歔﹤xū﹥或吹:有缓有急。(6)羸﹤léi﹥:柔弱。(7)或载或隳﹤huī﹥:有成就有毁坏。(8)泰:指过分舒服。
【译文】
      有人想要夺取天下而治理它,我认为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自然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进行强制统治。使用强力手段违背人民意愿和本性,进行统治的人必定会失败,使用强力手段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就不会失败;不强制把持,所以就不会失去。
      万事万物都有各自发展的规律,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除去极端,除去奢侈,除去过分。
【原文】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1)。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2)。
      善有果而已(3),不敢以取強。果(4)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5)。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6),不道早已(7)。
【注解】
(1)还:回报。(2)凶年:灾荒之年。(3)善有果而已:善于用兵的人只求取胜利罢了。(4)果:这里指的是打胜仗。(5)强:逞强。(6)不道:不符合“道”。(7)早已:很快就结束。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求取胜利罢了,不敢凭武力来取得称霸的地位。胜利了却不自我矜持,胜利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胜利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胜利却出于不得已,胜利了却不逞强。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原文】三十一
     伕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1),用兵則貴右(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3)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伕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4)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注解】
(1)左:古代礼制以左为上。(2)右:行军打仗以右为上。(3)恬淡:指心理平静。(4)丧礼:丧葬之礼。
【译文】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连鬼神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原文】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1)。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2)。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3),名亦既有,伕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4)。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注解】
(1)虽小,天下莫能臣:“道”虽然隐微,天下没有谁能够臣服他。(2)自宾:自动服从。(3)始致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4)殆:穷竭危险。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万物出现后,就产生了各种名称,名称既然有了,也就知道各自的界限,知道界限就可以没有危险。就譬如道对于天下的关系,好像江海对于川谷的关系一样。
【原文】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1)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2)者壽。
【注解】
(1)强行者:顽强坚持的人。(2)死而不亡:身死而精神不亡的人。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死而精神不亡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原文】三十四
      大道汜(1)兮,其可左右(2)。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3),功成而不有(4)。衣被(5)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6);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7)。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注解】
(1)氾﹤fàn﹥:古同“泛”,流溢。(2)左右:无所不在。(3)辞:推辞。(4)有:据为己有。(5)衣被:爱护和养育。(6)小:指大道任物成长,自然无为,因此称为“小”。(7)大:指大道无私养育,万物归依,因此称为“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功成名就,却不据为己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原文】三十五
     執大象(1),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2)。
     樂與餌(3),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4)。
【注解】
(1)大象:大道。(2)太:通“泰”,安泰。(3)乐与饵:音乐与美食。(4)既:尽,穷尽。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原文】三十六
      將欲歙(1)之,必固張(2)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3)。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解】
(1)歙﹤xī﹥:关闭。(2)张:张开。(3)微明:隐微而明显。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原文】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1)。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2),伕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3)。
【注解】
(1)自化:自己运行,自生自灭。(2)无名之朴:“道”的质朴。(3)自定:自己走向安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