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绣荷包(五)——针黹留香:'万花囊'制作教程

 快乐的合欢 2018-06-12

编者的话:

对于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荷包系列微信,泽桑雍楠提供了宝贵的图文素材,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下文是他根据考古发掘文献复制传统荷包的过程,希望更多的传统服饰爱好者可以由此受到启示和激励,动起手来,让更多美丽精致的传统服饰在我们手上复活。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建寺、建塔的历史极为悠久,屡经毁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2月至2010年底,为配合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北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古发掘。考古队于2007年11月在遗址北区中轴线上发现了一座塔基(编号 TJ1),并在塔基中心发现一个开口为圆形的地宫(编号 DG1)。 自2008年初开始,考古队陆续对上述遗迹进行发掘,就地宫而言,由于出土了“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和大量文字材料,其时代与性质较为清楚,它是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从地宫中不仅发掘出“佛顶真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等大量北宋时期珍贵的佛教文物。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保存较好的丝织品文物,其中包括几件香囊。

罗囊(DG1:138)

罗囊(DG1:47)


这次试做的香囊款式,文物编号为DG1:36,其描述和图片摘取自简报如下:

图八三   罗囊(DG1:36)

 令笔者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图片所示,其囊体不是我们一般常见由平面的两块布片前后缝合或者一块布片围合成筒状之类,而很明显其布片接缝是螺旋状的,囊口呈现柿蒂纹。罗囊底部和囊体布片是连续的,但其接缝又和囊体相反。很明显,初步可以推断,这个香囊是由几片长方形布片拼接而成,从囊口成柿蔕形来看,应是四片。布片缝合为斜卷针。囊口上的结子,经过放大,能辨识编结纹理的只有右一,由两个酢浆草结构成,双耳两两勾连,是目前笔者所见的最早的酢浆草结文物。通过以上分析,香囊的大致结构就可以确定了,再经过草稿绘图和纸样试验后开始制作。与严格意义上的文物复制不同,笔者是在参考文物照片的基础上,仅仅针对罗囊结构进行尝试性制作,自己规划设计了每个布片的大小。因为很多关键数据和细节简报内未提及,不接触文物的话,无法做到1:1复原。


制作过程

根据制作过程中囊底拼缝形态和香囊最终呈现效果,笔者将此香囊取名为“万花囊”,不是文物自铭,特此声明。

1、首先准备四块面料和四块里子,尺寸都同样为8*20cm(包含了每边1cm的缝份)。

2、将每对面料和里子四周缝合,留返口。

3、从返口处将布片翻到正面,缝合返口,并熨烫平整。

4、将四块面料按照下面的方式摆放,并用斜卷针先缝合红圈内的部分,再缝合蓝圈内的部分。因为其摆放成的图案近似卍字,所以万花囊取名中的万字便从中而来。

缝合方式如图:如果要接近文物,针脚可以放在布片正面。

5、翻到正面,压平整布片。

6、缝合囊体。如下图所示,相邻两边用斜卷针缝合,其他几条边也如此。

7、囊体缝合完成效果如图。

8、在囊口凹陷处如图做拉线襻,为穿挂结子和抽绳做准备。

9、翻到正面整理好。

10、如图所示穿上抽绳和结子(抽绳是文物上没有的),结子需先穿过线襻,然后再编。

单个酢浆草结的打法:



双层复合酢浆草结:




收口以后的样子:

11、我还尝试把囊口的布片翻下来,这样会更像一朵花的样子,万花囊的花字就从这里来了。

以下是成品欣赏:

结子:

线襻:

接缝:

囊底

悬挂起来的样子 :

在知道了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变化、添加工艺进去,丰富万花囊的表现了。比如说,囊体的四个布片的颜色搭配,或者每个布片都有刺绣,或者每个布片由若干拼布片构成,可以更换更好看的结子,加上穗子,根据喜好,加长或者缩短囊体,相信每一种变化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的!无形中,就让沉睡了千年的文物又在我们生活中苏醒过来了。


参考文献:

黄秝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文物].2015.05.


根据教程,我们也制作了各种各样属于自己的万花囊哦

还有,把每一块长方形的尺寸拉长,袋子就变瘦变高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