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石库门】徐汇老寿眼中的厦门路136弄尊德里

 zdjphoto 2018-06-13

那些路过的街坊,租住过的弄堂,生活过的十几平方……

可曾记得夏天乘风凉的天井?可曾记得门前跳过的橡皮筋?可曾记得老虎灶拷过的热水瓶?……

用图片记录下你和上海石库门满是回忆的故事吧。



徐汇老寿  眼中的厦门路136弄尊德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厦门路是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贴近苏州河南岸,西起西藏中路,东止福建中路,全长约500米左右,至今马路两边还基本都是上世纪建筑的石库门弄堂,鸿兴里、衍庆里、尊德里……在这些弄堂房子为主的街面房里,零星地开着一些钢材、五金商店和居民日用品小店。如果不是在周边上学、上班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小路。

   实际上早在1848年时英租界的扩张中,它的北界就开始伸到苏州河南岸,西界伸到现在的西藏中路。所以厦门路也就是英租界扩张之后的“产物”。1868年,工部局在厦门路上建造起一座监狱,起初是关押外国犯人,当时的人们称其为“西牢”。在1932年的上海地图上,厦门路的北边从衍庆里至贵州路一大片全是“西牢”的地盘。后来随着犯人的增多,工部局又在虹口造了提蓝桥监狱,厦门路的“西牢”才渐渐失去“功能”,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是上海市第一看守所的辅助机构,我当初开出租车就曾从此地转送过犯人到南车站路上的第一看守所。

    厦门路最有意思的是在1990年代前,这里是上海市煤气公司的所在地,而它的前身就是建于1864年的大英上海自来火房,也就是上海最早的煤气公司之一。当初路过泥城桥就可以看到高高大大、圆圆的煤气储气罐。



  厦门路靠近浙江中路北边有一条小弄堂,过街门洞上书金色的“尊德里”,这在上海里弄名称喜欢用“吉祥平安”命名中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中国儒家文化的色彩。

  按上海地方志权威发布:厦门路136弄(尊德里)属于新式石库门建筑,有房屋138幢,民国19年建,沿街为3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弄内是混合结构的2层石库门房屋。

  尊德里一头在厦门路136弄,另一头一直通到南苏州河路,以“非”字形排列,整个弄堂的房屋是典型的上海后期新式石库门楼房。弄内石库门建筑以三开间为多数,前后厢房布局都较为完整。2013年期间尊德里房屋的外观经过修整,外形为清水红砖外墙,机平瓦坡屋顶,山墙高出屋顶,窗四周由线脚勾画,石库门上有做工细腻的浮雕图案,使整个建筑看上去简洁明快却又有历史的厚重感。由于上海的老弄堂内原住居民的独门独户格局早就被打破,所以同所有目前居住在老式里弄的居民心态一样,他们承受了太多的新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在此之下他们并不甘心长期居住,所以外人觉得尊德里弥漫着一种上海弄堂的昔日风情,而居民自己心里有一本帐。

  从上海政协官方网站上获知早期的《周报》杂志社旧址在厦门路尊德里11号内。
  1945年9月8日,柯灵(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和唐弢创办了《周报》,成为抗战胜利后上海乃至全国新创办的第一份综合性周刊。

  那时《民主》、《周报》,加上10月3日创刊的《文萃》周刊,时人称为三大民主刊物。

  相信随着深入挖掘这样的弄堂里会有更多的人文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