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气息的训练和应用

 江山携手 2018-06-13

    歌唱中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是声音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发声, 良好的共鸣, 以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和呼吸密切相连的。因此, 歌曲的歌唱气息的训练和应用演唱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发声时气息不够, 较长的乐句就没法唱下来; 缺少气息支撑的声音, 喉头负担就会过重, 高音也很难唱上去, 中声区也感觉挤压吃力, 不会自然流畅地唱出来; 声音的大小强弱, 快慢缓急也就不能变化自如, 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地表现歌曲了。在我国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领域里, 就非常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的老师教的都是: 歌要唱在气上, 而不是用气去唱; 气息是通过喉咙发声, 而不是在喉咙里发声; 声音坐在气上, 而不是坐在声带上。因此, 正确的呼吸, 在声乐演唱中确实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歌唱家郭兰英一首《翻身道情》曾红遍大江南北,特别是第一句“太阳一出来,哎嗨,哎嗨,哎嗨,哎嗨,哎,哎,哎……”,一口气唱十多个小节,真是荡气迴肠,激情难遏。实际上,好多歌曲都需要歌者有强大的气息的支持:吕文科《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首句“走上唉,这呀,……”,郭颂《乌苏里船歌》首句“阿啦赫尼哪”,一口气由强声转成弱声,由于歌者充沛的气息,让人觉得辽阔高远,美不胜收。同样,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中“穿过茂密的白桦林……”等两处在最高音长达十多拍的延长,如果没有饱满的气息,歌曲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
    所以,无论是从事声乐还是从事戏曲的演员,都懂得这样一句话:三分歌唱,七分气息。可见气息的运用对于歌唱演员来说相当重要。然而,真正能做到气息通畅,伸缩自如,轻若游丝,重若奔雷,缓若清风拂人,疾似狡兔飞奔,那是很难的。
    操纵呼吸器官使它完全听从支配,是唱歌的基础,是保持声音的强弱、快慢、长短各种表情技术的基础,是保持声音自始至终清脆宏亮的基础。一个歌唱家要能保持他的优越技巧,就要一天也不间断地去练习。
    有些人在年轻时声音很好,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三十岁以后那嘹亮的声音就不能巩固下去,从此就得中断他的歌唱生活。那些训练有素的中外歌唱家,有的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能上台表演,而且唱得很好,就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和苦练的结果。
    中国很早就有“气自丹田”一说,丹田,据《抱朴子.地真》:“在脐下者为下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两眉间为上丹田”。道家一般称人身体脐下三寸为丹田,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小腹。仔细观察一下,人在无声抽泣时,小腹会自然膨胀,两肋会向外扩张,唱歌者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呼吸。一些书上所写的体会闻花或狗喘气的感觉,也正是这种要求。然而,这样的呼吸绝不是一日之功,要求歌者经过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训练,完全忘掉了由肺呼吸的感觉,而形成自然的由腹部呼吸的习惯。要达到这种呼吸要求,初学者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一、慢吸慢呼。吸气用口和鼻同时进行。长吸一口气到小腹,吸气的位置可以体会闻花的位置,吸气时感到小腹膨胀而且后背腰带一圈都有膨胀的感觉。然后用口将气徐徐吐出,吐气可以用下面的办法进行练习:在桌子上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一口气将它吹灭。再退后两步,一口气将它吹灭。重新点燃蜡烛,在这个位置将烛火吹斜而不吹熄,从而体会吐气的感觉。注意在吐气的过程中,小腹应始终处于膨胀状态,而且气息将尽,小腹始终不能懈怠,而且要感到气息愈减少,腰带愈鼓胀。这一点以前的教师强调不够,我认为不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歌唱中喉头的压力。所以在练习气息的最初,要不时地强调气息的作用。
    二、快吸快呼。迅速将气吸到小腹,再迅速完全吐出。随着一吸一呼,小腹的肌肉也一张一弛。这主要是练习小腹肌肉的功能,以适应在歌唱中间偷气,即瞬间能将气息吸足的能力,或者适应歌唱气息的迅速弹动。有些教师让学生观察和体会狗喘气从而体会这一感觉。
    三、快吸慢呼,吸气用口鼻同时进行。迅速将气吸到小腹,然后用口将气徐徐吐出。这一过程,小腹同样处于膨胀状态,而且感到气息愈减少,腰带愈鼓胀。
    四、慢吸快呼。长吸一口气到小腹,然后迅速吐出,连续进行。锻炼由腹部吸气,腹部肌肉的适应能力。
    五、吐气(喷口)练习。首先将气吸到小腹,然后依靠小腹肌肉的力量,迅速、短促地将气吐出,要求有弹性、有力度。也可以模仿狗喘气练习。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狗喘气一呼一吸一定要同样,呼多吸少,呼少吸多都是不正确的。初学者一定要有适度控制,一开始不要太快,否则会感到头晕气短。
    另外,也可以发声从事以上练习,可以用“啊、唉、咿、噢、呜”等五个音分别进行练习。这里应该说明的是,由于个人情况不同,这些母音发出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开口音“啊”比较容易发出,而喉音“呜”或者齿音“咿“质量会差一些。这就需要加强训练,可以用发声好的音来带动稍差的音,使这种差异减小或消除。这种练习,也可以在室外无琴的情况下进行。注意要充分利用胸腔、头腔、鼻咽腔的共鸣,
    中低声区声音如说话(当然是有质量的说话声音,比如话剧演员的说话),高音象喊人的感觉。吐气训练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行进中、工作时、睡觉前,自至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呼吸方法完全习惯和适应,这就达到了训练的要求。
当然,并不是呼吸达到了要求就能唱好歌,而只能说为唱好歌奠定了基础。还需要气息和歌曲情感的有机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当然还有声音位置、咬字、共鸣等诸方面的要求。这里只谈演唱歌曲时呼吸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长的乐句或延长音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撑。气息要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并且这时小腹也要处于膨胀状态,而且随着乐句的延长要感到愈加膨胀。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不至于僵死、呆滞,才富有流动感,才会好听。
    二、乐句上行或发高音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撑。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音愈高,声音愈窄小、愈挤卡,会感到唱不上去。这就要求始终要关注气息,小腹始终要饱满,后背相应也感到紧张。因为小腹一旦松懈,气息会上浮,要发上行音或高音,喉头的肌肉就会帮忙,甚至喉头会上移,发出的声音会难于控制,发出挤卡的声音,这是唱歌的大忌。
    三、歌曲中要求发出具有“颗粒性”的声音,比如女高音的花腔、民歌的某些颤音。这不能靠肌肉做出,而更需要靠气息的流动,才能发出和谐、优美动听的声音来。
    四、相对于强声,弱声演唱时更应注意气息的支持。气息要支持弱声不能发虚,因为弱声不同于一般说的小声,只有靠气息的驾驭,声音才能保证质量,不至于断掉。
    五、一般来说,男女高音容易追求头声的明亮而导致高音失去气息的支撑。而男女中低音容易追求所谓“胸声”的厚壮而失去了头声的明亮。说的通俗一点,即:高音要注意气息,低音要注意位置。但这并不是说高音可以忽略位置,低音可以忽略气息,千万不能矫枉过正。
    总之,歌唱是一门技术性、意识性很强的艺术。人体(而不只是声带)这部乐器的掌控需要唱歌者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和心灵的琢磨。但是,相信播种下勤奋必将收获理想之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