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6-13

◆作者:白英

举世闻名的西藏布达拉宫,殿宇嵯峨,气势雄伟,而这种依山垒砌、群楼重叠的建筑形式也成为山区建筑的样本和典范。《人说山西好风光》生动地唱出了山西山脉纵横、沟壑遍布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地形也造就了古老大地上古村、大院、庙宇等建筑确有几分“布达拉宫”的特点。让我们游走太行吕梁,去看一看山西大地上的别具特色的“布达拉宫”。

大汖村: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大汖古村全景(白英 摄)

在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的深山沟谷中,有一个神秘的古村落大汖村,“汖”,《康熙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àng。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原来,因为有三条瀑布会流进大汖村的山口,所以取名‘大汖’。”

因为大汖村的古民居依山而建,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这种风格独特的立体式乡土建筑,完整保留了太行山区古老的传统与民俗,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大汖古村的建筑

大汖村正前方是一片大约30米见方的土质平地。一棵主干有五米多粗,有数十条光滑而洁净的枝丫的千年古槐蓬勃而蜿蜒地伸向高空。站在古槐树下向前瞻望,是鳞次栉比、椽檐相接、大小相仿的房舍。房舍布满了整个斜坡,每个外壁上都透着一两孔黝黑的方窗,犹如孩子们专注望远的眼神。整个村落建在一个石坡上,顺势而上,层层叠加。房屋墙基多为光石垒砌,上围的墙泥赭中泛白,常常裸露些许不规则的石子,是个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百余院落之中,三十座房屋已坍塌无状,四十座已在摇摇欲坠。但放眼一观,所有房屋尽收眼底,确实有些布达拉宫的气势。据说,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原始古朴的大汖古村(白英 摄)

行进在古村里,像这样挂在巨石山坡上的山村,没有普遍意义上的“街道”——四通八达的小巷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连接着每个院落,依势凿出来的沿阶小道呈自然布局,息息相通,户户相连。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地凿出来的。

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别有一番情趣。十年前,大汖村还有85户,320多口人。现在,大汖实际常住的只有11户,17口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多岁。

师家沟:黄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师家沟全景(白英 摄)

从山西汾西县驱车向东南方向五公里,穿过几多沟坎,一片湮没于黄土中、鳞次升高的古老民居建筑群便安静地呈现在眼前。师家沟到了,这里虽然没有盏盏红灯高悬,也没有彩旗猎猎作响,但它有难得一见的自然和古朴。

师家沟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三十二年。相传是由第三代的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由最初的祖宅逐步扩展到整个村落。由于建筑的奇特,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天下第一村师家沟(白英 摄)

在师家沟对面的土岭上,俯瞰全貌。村子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一座座院落如繁星点缀。30多座院落层递而上,整整挂满了一面坡,颇具“布达拉宫”的风韵。

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不愧是北方民居中稀世的经典版本。古村的道路也是四通八达,一条砂质条石铺就,长约一千五百余米的人行道绕村而行。路面下筑有排水洞和各院落相连,岁月的沧桑在这些斑驳弥久的巷道上留下了记录过往的印痕。村民师大哥说:“在师家沟,可是‘下雨半月不湿鞋’”。感慨之余,不得不为古村防御体系的藏而不露、排水规划的科学设计而惊叹。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昔日的师鸣凤大院(白英 摄)

纵观师家沟古村的建筑设计,处处体现出巧妙严谨。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

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称得上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不愧为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的“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银圆山庄晋商大院中的“布达拉宫”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银圆山庄的层楼叠院(白英 摄)

从阳泉出发,沿307国道西行,驶过热闹的街区,只一刻工夫就抵达了静卧在一条僻静山沟里的官沟村。

一下车迎面呈现的是一处自山脚拔地而起的山庄。你会被眼前这座称为“银圆山庄”的古堡式建筑惊呆,这里是张家大院。在近乎直立的崖上“悬挂”着一排排石基砖墙的院落,层层相叠,座座相摞,随山势耸立于半空之中,沉静中散发着古韵,大气中饱含着沧桑。颇有些“布达拉宫”的气势。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银圆山庄里的大院生活(白英 摄)

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官沟村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不同于很多晋中大院的建筑形式,张家大院坐西朝东依山建在几十米的山崖上,负阴抱阳,左依逶迤连绵的菜山,右傍九曲蜿蜒的官沟河。四周松苍柏翠,柳青槐茂,令人心旷神怡。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逐层而起,随形生变,依势而曲,犹如卧在半山腰上的一条巨龙,层楼叠院,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气质。整个山庄晨可聚纳阳光之温暖,午可南迎爽风,缓坡可避涝淹之患。可谓是风水宝地,占尽无限风光。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雪中的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中叶,花费10年时间才得以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上下11个院落,从底层到顶层,分上巷和下巷两级通道。上巷有三级式四合院,下巷有六级式四合院,共有窑洞125眼,房屋185间。整座建筑可以说是院中有院,窑中有窑,房上有房,地道相通。整个大院显得既有商家庭院之大气,又有农家山庄之清秀。

“撞脸”布达拉宫的山西古村落

丨山庄雪韵(白英 摄)

步入山庄,街巷宽阔平整,上下院落之间的坡道全部用防滑的石条砌成,实用且讲究。站在院落高处,整个庄院尽收眼底,飞檐立栏,枋栋椽柱。大院还有神秘之处,这偌大的建筑群有三分之一位于地下,十层建筑的上院下房、明窑暗洞里,不仅有明路相通,还均有暗道相连。微风徐徐吹过,张家大院的上方也飘起了袅袅炊烟。走在曲折回环的银圆山庄,仿佛走进了历史的街巷,又似回归到绿意的田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