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航空

 sarash2000 2018-06-13

△东航持续引进高性能环保飞机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篇,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018年,生态文明入宪,分量沉甸甸。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经济发展路径转变、优化升级的深刻理解,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所采取的积极发展方式,以更加成熟的姿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央企,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东航责无旁贷。


今年初,燃油成本控制被列为东航成本控制硬仗的主要项目之一,计划全年节油15.6万吨,降低碳排放49万吨,东航的这场节油减排硬仗已全面打响。


一季度数据显示,东航累计节油5.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万吨,如果以一棵30年冷杉树年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的话,节油减排的成效相当于植树153万棵


事实上,东航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并非刚刚起步,早在十年前启动机队结构优化项目时便已迈步。时至今日,在革新应用技术、改进运行管理、提升基础设施等举措的共同作用下,东航在节能减排领域已经率先跑出“绿色加速度”


1

“绿色加速度”之一:“用什么飞”

2013年5月,东航在空客天津飞机交付中心接受了中国首架装配鲨鳍小翼的空客320机型飞机,成为国内首家使用鲨鳍小翼空客320的航空公司。此后,东航开始对已交付的空客320系列飞机陆续加装鲨鳍小翼,并为后续引进的空客320系列飞机选装鲨鳍小翼。鲨鳍小翼具有改善飞机气动性能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航油消耗和碳排放。相同条件下,空客320系列加装鲨鳍小翼后,每架飞机年节约航油可达300吨。鲨鳍小翼的改装与选装,为东航绿色发展进一步壮大了机队实力。东航在波音737系列飞机上也实施应用了同样效应的翼尖小翼。数据显示,2016~2017年,仅加装小翼一项,东航年节约航油消耗3.8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


2013年5月,东航引入装有鲨鳍小翼的空客320飞机,在中国民航开启先河。鲨鳍小翼是国际民机制造领域近年来积极应用的新技术,能比传统机翼降低航班油耗。空客320是东航机队中数量最大的机型。两者结合,为东航节能减排助力。


“从2009年至今,东航已经陆续淘汰了十几种机型,约200架飞机。淘汰掉这些老旧飞机,引进应用新技术的新飞机可助力公司降低燃油总消耗,在提升经营效益的同时降低碳排放。以去年引进的新一代窄体机波音737-MAX为例,相比上一代波音737-NG,平均能耗降低15%甚至更多。”东航规划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2009年相比,东航现有飞机数量扩大2.7倍,机型种类却从18种精简至12种,目前客机有五大类型,主力机型为空客320系列、波音737系列、空客330系列、波音777-300ER等,平均机龄不到5.6,是全球规模航企中最年轻、最简洁的机队之一。


机队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要,大幅提升机队运营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节油减排领域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以东航购买新的空客330-200飞机、提前淘汰老的空客340-300飞机为例,同样是飞上海浦东-巴黎航线,新空客330-200飞机节油率达到18%,以单程飞行时间13小时计算,仅单程便可减少航油消耗15吨,体现了出色的节能减排效果。


根据东航发展战略,未来还计划引进20架空客350和15架波音787飞机,以进一步优化机队结构,补充远程运力,推进航线网络的完善和发展。这些即将引进的具有环保性能的新机型,又将为公司“科技环保、绿色飞行”奠定新的基础。

2

“绿色加速度”之二:“该怎么飞”

作为民航业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东航以加装小翼和优化机队结构等方式,解决了“用什么飞”的问题,而另一个为绿色发展贡献“加速度”的举措——航路优化,则解决了“该怎么飞”的关键问题。


△运行控制中心大厅


航线“截弯取直”“绕道快行”是东航运行控制中心根据不同时间、季节等因素提出的空中航路优化方案。以“截弯取直”为例,目的在于通过缩短航班飞行距离达到节油减排的效果。比如,中欧航线采取“截弯取直”的航线优化,东航上海—伦敦航线的飞行距离比优化前缩短了270公里,以执飞该航班常用的空客330-200客机计算,航班飞行时间平均缩短18.5分钟,实现节油后,每个航班平均提升载量1670千克,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除了空中运行航路的优化,东航商务委在做航路规划和航网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的因素。


据统计,去年全年,东航航路优化项目累计执行32571架次,缩短飞行距离175.5万公里,节约飞行时间2209.31小时,降低燃油消耗约6700吨   

3

“绿色加速度”之三:“以监促改”

2013年,东航建立了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对建筑能耗实施在线分项计量和监控,这在国内民航业中尚属首家。


东航能耗监测平台全国分布图


“建筑能耗属于固定源。我们首先会采集建筑能耗的相关数据,比如建筑大楼人均用水用电的情况、单位面积用水用电的能耗情况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标设定,之后运用大数据对公司范围内已经纳入监控系统的建筑物进行对标管理,挖掘公司各建筑物之间的节能空间,并进行改造,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东航能源监测管理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东航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对能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通过与用户侧(末端)能源数据的比对、分析,及时发现水电异常使用,杜绝浪费,降低事故风险,排除安全隐患。通过该系统,还可评估已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的效果,便于提出对于建筑、设备的节能建议、回馈控制,为东航节能降耗的研究、设计与改(建)造提供参考数据。


东航最初建立此系统是基于监测建筑能耗的考虑,但随着此系统的逐步推进和完善,它将不再局限于针对建筑能耗的监测,最终将建设成集建筑能耗监测、移动源(车辆、飞机)能耗监测、环境(空气、排污)监测于一体的集团级监测平台,并逐步从上海地区推广至全国分(子)公司等更广的范围,用监控管理促进预防和改进,更好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4

“绿色加速度”之四:“科技创新”

创新科技的应用对于东航节能减排大有裨益。


HUD(平视显示器)便是航行新技术的一种。在民航局的指导下,东航率先在飞机上加装HUD设备,且加装数量在国内三大航中占比最高。HUD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着陆标准。以往,在飞行时若遇到雾天、雨天等满足不了飞机着陆条件的特殊天气,飞机通常会选择返航或备降,而返航或备降一次带来的单位小时燃油消耗都大于2吨。而加装HUD设备后,飞机可正常落地,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


△东航积极应用GLS、HUD等民航局大力推广的航行新技术,在提高运行能力的同时,降低飞行下降阶段的航油消耗和碳排放。


截至目前,东航已经完成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路基增强着陆系统GLS(基于卫星定位信号的新型着陆系统)预演练试飞、首都国际机场HUDRVR(跑道视程)150米滑行起飞验证试飞、杭州萧山国际机场HUD特殊Ⅱ类和RNP APCH(RNP进近程序)飞行程序验证试飞等任务,并通过积极应用GLS、HUD等民航局大力推广的航行新技术,在提高运行能力的同时,降低了飞行下降阶段的航油消耗和碳排放。


2016年8月,东航宣布开启全机队“无纸化”驾驶舱时代,东航成为国内首家全机队撤除机载纸质资料的大型航空公司,也是亚太区实施无纸化驾驶舱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在飞行运行资料电子化方面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当然,除了航行新技术的应用以外,东航还自主研发设计了智能发动机清洗设备——EngineCare,目前已完成了样机的研制和试用。这套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后,计划首先应用在CFM56-5B机队和CFM56-7B机队,相对于传统水洗设备,CFM56-5B发动机的节油效果将提升47%,CFM56-7B发动机的节油效果将提升45%。此外,东航还是国内首家全机队撤除机载纸质资料的大型航空公司,开启了“无纸化”驾驶舱时代,通过减少纸张的使用,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绿色飞行、科技环保”,于东航而言绝不是说说而已。东航敢承诺、可实践,从上述种种有效举措、有益尝试,以及建立相关管理机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甚至每月对节油减排指标逐项细化分析的重视程度便可见一斑。


生态文明入宪,建设美丽中国表明了国家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态度与决心。作为央企的东航,有义务率先承担起节能环保的责任,不断追求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未来,东航的节能减排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东航有信心亦有决心,在追求绿色发展道路上,继续强化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行业协同发展,为贯彻实施中国民航强国战略,为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朱彦樾)

图片提供:宣传部、规划部、运控中心


阅读 0
0 投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