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约业余乒乓球友技术进步的3大软肋!

 我最厉害的哥 2018-06-13

业余爱好者们打球往往不拘小节,不在乎动作规范性,只要能上台就行,虽然动作不规范,但是他们的手感往往都非常好,总能把球打上台。

除了技术动作上的不规范外,业余高手们的技战术意识和我们专业运动员相差无几。通过也业余爱好者们的竞技,我也发现了他们身上的许多问题。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前三板技术弱,进攻线路变化少

发球前抢攻意识不强,往往对自己发出去的球的旋转没有概念,转与不转,对手可能如何回击过来没有备选方案,只是随性发挥,凭感觉处理球。

自己明明发了个不转的球,对方搓过来球冒很高,结果还要继续搓回去不去起板抢攻;要么就是发了个很转的下旋球,对方搓过来,自己还去打不摩擦拉起来。

这都属于发球后预判意识不强。

手上没有力度,拉的弧圈没力,旋转不强,在打比赛的时候总是感觉没有放开,畏畏缩缩的在打比赛,不敢拉,不敢进攻,无限的搓下去,好不容易来了个机会球,自己手软还拉不上台。

我们准备起板的时候,击球前肌肉放松,击球的瞬间肌肉发力绷紧,并且挥拍要快,这样才能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

进攻的线路固定变化少。无论发球还是相持中,落点变化少,动作明显,这样对对手造成不了威胁。发球的时候动作要隐蔽,让对手难以察觉你球的旋转,相持球中,要会通过手腕的细微变化突然改变击球路线。

二、相持能力差,摆速滞后

业余球手上手后,后续动作衔接差,往往出现先上手,但缺乏强有力的跟进技术,致使本来已经主动的有利形势丧失殆尽,反而沦落为被动的局面。

究其原因,一是快攻技术单薄。在形成相持的时候,动作速度跟不上来,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有的在两面摆速时暴露出了明显的漏洞,要么是正手弱、反手强,要么是反手弱、正手强,要么就是正、反手都不强。

二是步法移动差。有的虽然能顶上几板,但由于步法的缺陷,一旦对方两边扯开,就失去了身体重心,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是连续进攻缺乏层次性。有的只能在近台进攻,当对方加大力量或变化落点时,就没有了中台、远台的技术保障,攻防转换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弧圈技术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还没有掌握中、远台的相持技术,就更不用谈相持中的搏杀能力了。

三、旋转判断不准,接发球失误较多

通过专门训练过的队员,在利用和制造旋转方面的方法较多,尤其是在发球上,利用不同旋转的发球创造抢攻机会的意识较强。我们看到在比赛中,只要是轮到队员发球,得分的概率就会增加。

业余球手在接发球方面缺乏对旋转的正确判断主要的问题,有的即使判断正确了,但由于接发球的手段和方法少,技术单调,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接发球的方法,直接失误或给对方造成进攻机会的现象屡屡发生。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已经明显成为制约业余球手技术进步的软肋。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成为我们业余球手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