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

 昵称VChmUhmv 2018-06-13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

说起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就自然想到他的大臣管仲,是怎样帮助他强国九合诸侯的。与管仲分不开的另一位人物就是他的好友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的作为,就很难想象历史上有管仲那样的人物和成就了。

管仲与鲍叔牙同贾,至分金时,仲多取一倍,鲍叔之从人心怀不平。“仲非贪此区区之金,因家贫不给,我自愿让之耳!”又曾领兵随征,每至战阵,辄居后队,及还兵之日,又为先驱。多有笑其怯者。“仲有老母在堂,留身奉养,岂真怯斗耶!”又数与鲍叔计事,往往相左。“人固有遇不遇,使仲遇其时,定当百不失一矣!”仲闻之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

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上卿,任以国政,鲍叔牙曰:“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君之赐也。至于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所谓知臣者,小心敬慎,循礼守法而已,此具臣之事,非治国家之才也;夫治国家者,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君不求其人则已;必求其人,其管仲乎?臣所不若仲者有五:宽柔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施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弗若也。”

管仲病榻,桓公亲往问之,乃执其手曰:“仲父之疾甚矣,不幸而不起,寡人将委政于鲍叔牙,何如?”仲曰:“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管仲荐隰朋为政。左右有闻其言者,以告易牙。易牙见鲍叔牙谓曰:“仲父之相,叔所荐也,今仲病,君往问之,乃言叔不可以为政,而荐隰朋,吾意甚不平焉。”鲍叔牙笑曰:“是乃牙之所以荐仲也。仲忠于为国,不私其友。夫使牙为司寇,驱逐佞人,则有余矣;若使当国为政,即尔等何所容身乎?”易牙大惭而退。

管仲不仅做人直,还做到了极致,朋友间肝胆相照,对同僚讲原则有立场,表里如一,获得人的好感和尊敬,使人可以依赖信任,有一种凝聚力,能够以自己为核心团结一大批人,并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体,对齐桓公称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管仲死后,易牙谓大夫伯氏曰:“昔君夺子骈邑三百,以赏仲之功;今仲父已亡,子何不言于君,而取还其邑,吾当从旁助子。”伯氏泣曰:“吾惟无功,是以失邑。仲虽死,仲之功尚在也,吾何面目求邑于君乎?”易牙叹曰:“仲死犹能使伯氏心服,吾侪真小人矣。”

管仲善于做事,深知做事贵曲的道理,不管阴谋阳谋,只要对己方有利,耍权谋用诈术,金钱笼络,武力威胁,美色勾引,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些权谋诈术,不仅必不可少,还是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时周惠王十九年,忽邢国遣人告急,言:“狄兵又到本国,势不能支,伏望救援!”桓公问管仲曰:“邢可救乎?”管仲曰:“诸侯所以事齐,谓齐能拯其灾患也,不能救卫,又不救邢,霸业陨矣!”桓公曰:“然则邢、卫之急孰先?”管仲曰:“俟邢患既平,因而城卫,此百世之功也。”桓公曰:“善。”即传檄宋、鲁、曹、邾各国,合兵救邢,俱于聂北取齐。宋、曹二国兵先到。管仲又曰:“狄寇方张,邢力未竭,敌方张之寇,其劳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溃,狄胜邢,必疲,驱疲狄而援溃邢,所谓力省而功多者也。”桓公用其谋,托言待鲁、邾兵到,乃屯兵于聂北,遣谍打探邢、狄攻守消息。管仲不早救邢、卫,此乃霸者养乱为功之谋也。

鲍叔牙超过一般的有志之士,非常了解自己,更了解好友管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富贵谁不想拥有?鲍叔牙却战胜了人性的欲望,对生活的自我满足,他人能做到吗?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鲍叔牙就是无可非议的“伯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管仲的伟大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鲍叔牙也会随之而存在下去。正如《道德经》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管仲、鲍叔牙这一对“同气”朋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将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文/情怀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