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运扬州》昨晚首次正式联排 “人影互动”震撼全场 舞台惊现假山流水

 昵称29351445 2018-06-14
《大运扬州》昨晚首次正式联排 “人影互动”震撼全场 舞台惊现假山流水

排练现场。

《大运扬州》昨晚首次正式联排 “人影互动”震撼全场 舞台惊现假山流水

排练剧照。

核心提示

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个园管理处联合出品的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将于本月26日亮相扬州大剧院。经过连续两天的节目合成,昨晚,《大运扬州》进行了首次正式联排,70分钟的节目里,演员们精湛的舞技与3D全息投影技术的完美结合,全方位展现扬州人文风情和城市的发展经历。

《大运扬州》首次联排“人影互动”

震撼全场

昨天7时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打造,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首次联排正式开始。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在3D全息投影的技术下,呈现出极为震撼的“人影互动”。

节目一开始,只见大幕拉开,一页巨型半透明纱幕徐徐降落在舞台正前方。首先为大家科普一下何为纱幕?纱幕就是一般不作为表演场馆的固定装置,是以薄质带有网状孔眼的棉布或化纤材料制成的半透明幕布。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能透光,观众可通过纱幕看到背面的物体,还可利用透光性二次成像,比传统投影幕布更具通透感,可使影像悬浮于空中。

在“搏击风浪”节目中,以惊涛骇浪的舞美影像作为背景,结合前置纱幕投影,营造出风雨袭来的逼真场景,展现了鉴真与僧侣们一心前往东瀛,弘扬佛法与文化坚不可摧的决心与毅力。而提供这些技术支持的,是全国顶尖的多媒体制作公司——数虎图像科技公司、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灯光设计师王瑞国等,他们都曾是央视春晚的多媒体制作与灯光设计班底。

一流舞蹈团队坐镇

一帧一帧纠正动作

舞蹈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舞蹈创作和演出出现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旨在用诗的韵律和诗的意象来包装舞蹈,追求美感,如杨丽萍的系列作品。此次,为打造大型舞蹈诗《大运扬州》,特地请来了国内一流的舞蹈团队坐镇。

总导演是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曾连续四年参与央视春晚编导工作的靳苗苗,其创作的作品曾获荷花奖、文华奖。此外,靳苗苗还带领了一支包含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副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教授、厦门小天鹅舞蹈团编导等成员在内的创作团队。

正式联排开始前,靳苗苗和创作团队一直在审阅节目,细致到一帧一帧地纠正演员动作,每个表情、每个抬脚、每个走位,要求极其严苛。

在彩排“拔根芦柴花”这个节目时,伴随着《拔根芦柴花》的民歌曲调,16位女舞蹈演员身穿颇有田园风的服装,手拿圆形簸箕道具舞动到台前,一会要做出弯腰插秧的动作,一会要表现出丰收的喜悦。然而,台上的这群演员大多是一二十岁的年轻人,要让他们形象诠释出这些动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坐在台下指挥的靳苗苗,耐心地为演员们讲解,“大家想想你们面前就是一块庄稼,现在要收获了,农民伯伯们多么开心呀,插秧的时候腰要弯下去,动作要连贯。”

记者注意到,在彩排现场,靳苗苗对演员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真诚,走心。关于舞蹈,技巧固然重要,但它毕竟不是一种机械的工作。如她所说,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只要你真诚地传递,观众就能接收到,就会被感动到。

舞美设计创意无限

舞台惊现假山河流

如果说高科技的全息投影,已足够让你感到震撼,那么《大运扬州》中创意无限的舞美设计,更是神来之笔。

走进扬州大剧院,延伸的舞台设计令人眼前一亮:一段翘檐屋角设计立于舞台的上方,右侧是一座高达7米的假山,正式演出时会有演员坐在上面进行一段古琴演奏。舞台左侧是极具扬州特色的亭台楼阁,人可在上面走动。最令人称奇的是,大剧院的舞池被打造成一块60多平方米的水池,注上水之后便形成“石桥流水”,此外还会设置雾森和喷泉景观,舞台预期效果可谓精美华丽。

“这次的舞台效果是大剧院前所未有的,为此前期的防水措施做得非常周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晚他们会注水进行测试,确保正式演出完美呈现。

据介绍,这次延伸舞台的设计也给现场施工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他们从8月接手以来,每天加班加点。“凌晨两三点下班是经常的事,为给观众呈现完美的节目,再多的辛苦都值。”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 车林/文 刘江瑞/摄

作者:车林 刘江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