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横坐标定位在约在五百年前, 空间的纵坐标定位在山西, 而人物,是一群山西人。 走出西口,谋生于关外, 他们借此经商致富; 远赴两湖福建,采购茶叶, 他们开辟万里茶道; 带领驼队,越过大漠, 他们沟通中外; 创建的票号堪称银行鼻祖, 他们将分号设遍全国,达到汇通天下的盛况。 这一群人, 恰好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有着同一个名字,叫作“晋商”。 山西人素以“多财善贾”而著称于世, 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名商巨贾称雄海内。 他们凭借雄厚的资财,修建深宅大院,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 曾经评论晋商大院: 百尺矗立,崔巍奇伟, 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晋商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魅力 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人们对山西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但其实, 晋商多在外经商,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 是那面对万里商路, 风尘仆仆却仍然孜孜不倦的晋商精神。 从某种意义来说, 晋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也是对民族文化品格的一次重塑。 经洛阳,过黄河, 入太行山,越晋城,过长治, 出子洪口至祁县鲁村, 一路上,都是太行山崎岖的山路和河流, 只能用骆驼、骡子驮运,不能行车。 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晋商气派的门楣, 却鲜有人知道, 商人们驮着货物,要穿越大沙漠, 一次的商路来回就要走好几个月, 其中的艰辛已非今天的人们能够想象, 但是晋商们却走得有些义无反顾, 他们心中有信念,能够承受苦难艰难。 晋商, 是一群默默地创造人间奇迹的人。 他们做生意以诚信为本, 心有城府却坚持初心, 他们不会炫耀,不会花言巧语, 他们的思想早已越过千山万水, 直达事情的本真。 他们做生意只求心安理得, 并不求别人的感恩戴德。 晋商也有骨肉,也有感情, 长时间漂泊在外,自然会有思乡的情结。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在晋商辉煌的昨日, 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晋商的成功之处。 理念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他们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历史的责任。 兢兢业业, 写出了五百年的晋商诗篇。 晋商, 岂止是这么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