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尼娜刚走,厄尔尼诺又要来了?美国NASA数据发现异常征兆

 渐华 2018-06-14

在经历了特大厄尔尼诺年后,从2016年年末开始,拉尼娜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在2017年底,一次偏弱的拉尼娜正式到来,它影响了太平洋地区的水温、降雨和风的情况,并且导致全球一些地区的冬季天气产生了异常。

现在美国宇航局NASA)指出,拉尼娜正在消退,赤道太平洋的温度、对流和降水率在今年4月初开始逐步恢复正常。通过卫星监测来看,4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的海平面就已经恢复正常,到了5月初,赤道太平洋的海平面甚至出现了升高。在热带地区,高海平面通常是由表层或表层以下的暖水引起的。这片偏高的海平面沿着赤道向东经过热带太平洋——这种信号是危险的,它被称为开尔文波,通常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先兆。

厄尔尼诺现象中,海平面升高和水温变暖是重要的特征,比如2015-16年的史诗级厄尔尼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巨大区域海平面比正常情况高出30厘米。高海平面是由海洋上近百米的一层厚厚的温水引起的。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开尔文波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这种变化与太平洋的风的变化有着明显关系,在这一地区,主要的东风开始转变为西风,从1月份以来赤道上的东风也普遍开始从而产生了开尔文波,并且沿着赤道向东移动。这种情况通常导致通常原本被东风限制在西太平洋的暖水层可以向东扩展到中太平洋,从而使这些地区的水温开始变暖。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发生在一系列像这样的开尔文波沿赤道向东输送暖水的时候,在中太平洋造成高海平面,有时甚至暖水一直入侵到中南美洲的海岸线。目前,温暖的水还潜伏在海面之下,海洋表面没有变暖——但这可能成为厄尔尼诺即将出现的第一个指标,但是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气象学家和预报员们将密切关注开尔文波是否会更多的出现。

此前,我国的一些研究指出,从拉尼娜转向厄尔尼诺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东亚地区环流异常,我国的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异常干旱。除了这一问题外,厄尔尼诺事件还会普遍影响全球的降雨和高温天气,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的出现还可能带来极端的台风和异常的持续暴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