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 | 谁的家族群里还没几位这样的长辈?

 板桥胡同37号 2018-06-14




本来一年说不上几句话的亲戚突然在群里就玩儿起亲昵来,吾等小辈倍感大家庭的温馨、平等,觉得长辈们变潮了,愿意与小辈们平等交流了。可这还没到端午节,微信群就成了矛盾的孵化器


有些公众号为了赚点击率,或是乱写一些所谓的养生常识,或是冠以“名人说”之类的标题来博眼球,实际上散布的都是些虚假信息。我们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60岁往上的中老年人却对此深信不疑,把这些东西在群里一发再发,求转发。


谁的家族群里还没几位这样的长辈?看着他们每天在群里“刷屏”伪科学、假常识,真可谓“叔可忍婶不可忍”!作为小辈,每见他们发了类似信息,就在底下回复,“假的”“您别信”。一开始人家还回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后来,压根就不理这些小辈儿了,接着享受“50、60”人员的追捧。


这样的事,不少。最要命的事,过不了多久,亲妈就得找自己谈话,明令禁止自己评判长辈们发的文章。哪怕长辈说错了,尤其是拐了弯的长辈,也不准我们小辈儿在下面说出来。


小辈儿们也不傻,受累不讨好的事儿,没人愿意干。自那时起,对家族微信群,不少小辈儿开启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有工夫的时候,我就看看,不说话,还不行吗?



日子久了,群里太沉默,有人还是看不惯。有的大人要求小辈儿加大姑、表婶为微信好友。说实在的,这小辈儿连七大姑八大姨的全名都不知道,可想而知有多陌生,这半生不熟的亲戚关系,虽说不敢明目张胆地“不让她看我的朋友圈”,但是发某些微信时候,绝对得点上“选中的朋友不可见”。


由此看来,甭管嘛时候,大人说话,小孩儿还是不能掺和。


今晚报媒体融合部出品

文 叶丹

编辑  王轶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