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荐诗】6月14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秋林夜雨藏书阁 2018-06-14



《竹枝词》 来自1号线上 03:38

诵读者:云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杨延春




晴:与“情”谐音。


插画作者:顾晓玥



竹枝词是起源于巴蜀一带劳动时唱的民歌,常用笛子和鼓作为表演伴奏,演唱时往往还伴随着优美的舞姿。刘禹锡在夔州任职时,用竹枝词的风格,创作了许多作品,记录了当地淳朴的生活和民风。自刘禹锡之后,文人创作竹枝词就多了。

诗中女主人看见江边的堤岸上长满了翠绿的柳树,江水平静地流淌着。突然之间她听到了从江边传来了悠扬的歌声。这声音是如此的熟悉,又是那么的动听。听到让人惊叹而又仰慕的声音,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原来呀,这位女孩子很早就喜欢上这位唱歌的男子了。今天,这位男子不仅从江边向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好像在唱给自己听似的。满是情愫的心灵呀,就像是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便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一语双关,是民歌常见的用法。刘禹锡是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这首“竹枝词”,也使用了这种手法,清新活泼,惹人怜爱。


(鸣谢:上海江东书院)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监制/陈真  主编/唐经刚

责编/赵劲

编辑/崔其  

美编/张津京


1号线上公共邮箱


yihaoxianshang@cctv.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