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亲人去世后悲哀的问题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1,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译文】曾子说:“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该再哭了。” 子思说:“人死了三天而行殡礼,这时,凡是随尸体入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三个月以后下葬,这时,凡是随棺入圹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虽然服丧以三年为极限,但除丧以后也不应忘掉双亲。所以君子一辈子都在怀念双亲,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思亲过度而有损身体。因此,只在忌日才不做叫人快乐的事。”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亲人去世后悲哀的问题,朋友、亲人去世后,有的人会悲哀很长时期,所以曾子的劝慰是对的。 —————————————————— 【注释】1.殡:(bin并)《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论语·乡党》:“於我殡。”《说文》:“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这里用为举办丧事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