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道经的“不争”智慧,在商战中笑到最后

 神奇东方树叶 2018-06-14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社会。古语“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这在当今的商品经济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做为一名从商的教外修道人,在守道过程中,如何运用太上的智慧去成名、致富、获利,是必然面对的、并且需要深思的重要课题。而太上强调“不争”,是啥也不干、原地打转吗?绝不是。老子所说的“不争”,不是放弃竞争,而是“不争之争”,是带有艺术性、大智慧的商业竞争。

人在多数情况下,按着聪明办事、不会根据智慧办事,只看眼前利益、不会长远考虑利弊。此种浮躁心态的外在表现为:依附权贵、抱人大腿、蝇蝇苟苟、你争我夺。假如你也这样,必然陷入烂泥潭,结果也会很烂俗、互相伤害好悲惨,所得却十分有限。

智慧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隐在幕后,帮他人获利,从而沾益。二是呆在一边,拾他人所弃或视之不见的利益。这是“不争之争”的智慧,你的收获将远在常人之上。

如何运用太上教诲的“不争”在商战中获大利益,《道德经》告诉了我们有七个层级的策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一、要居善地

何谓“居善地”,即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长处的行业、地域。说通俗一点,就是“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如何判断自己应该呆在什么地位,这要因人而异,要看自己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与所从事的行业相容,自己的才能是否与从事行业的所处团队相配。 

姜子牙雄才大略,在商纣王的团队却连小官也干不下去,只好脚底抹油;和绅贪赃枉法,在清乾隆的团队却能在很高的位置上如鱼得水。这是三观是否相合的问题,个人价值观与团队价值观的匹配程度,是我们在选择人生站位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要心善渊

何谓心善渊,即心要像深潭的水一样,表面清澈平静、内在深遂不测。在俗世之中,如何能避免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就要建立道、商两者关系的正确认知。

让商围绕大道旋转,让道心去统御商业利益,心自然能像磐石一样稳固。心不要被商业利益的一时得失所纠结,用心去转动利益围绕自己而动,不要让心去追求变化莫测的商业变化。就像深渊的潭水一样,让商业的利害得失都清楚投映在心中,自然能把控大局。

三、要与善仁

何谓与善仁,即与人交往,要心存善念。对强者尊重、对弱者帮助。对强者有尊敬、却对弱者很漠视,或对弱者很亲近、却对强者有排斥,这两种做法都很偏激,不是中正平和之表现,更不是真正的“与善仁”。

有句鸡汤文说得在理:人与人相处,就像照镜子,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待人。如果能对强者、弱者都平和待之,就能在商战中集众之力、无所不成。

四、要言善信

何谓言善信,即说话有信用,别人才能从心底里信任你。人世间的道理,就像那条物理学上的定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你施予什么,最终会得到什么。一个人不受信任,是因为他不讲信用。一个人受人信任,是因为他说话算数。在从商过程中,有诚信,能让我们笑到最后。

五、要政善治

何谓正善治,即善于管理人,擅长理顺人际关系。古今中外,要做成事,核心决定因素是人才。

一家公司、一个团队,要建立起稳定且能正常流动的人才机制。用好人力、管好人才、笼住人物,就是一家公司、一个团队在商战取得胜利的最基本保障。

六、要事善能

何谓事善能,即忠于职守、实干说话、业绩评定。古今中外,无论什么事物都可能过时,无论什么理念都可能更新,但“用业绩说话”这一条永远不会过时。如果用业绩说话不灵了,说明这家公司、这个团队该倒闭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必存任何侥幸心理。

要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苏东坡有言: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集中精力解决重要、眼前的事情。

七、要动善时

何动善时,即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好应机的事,把握办事时机,方能顺大势而动,事半功倍。有的人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有的人却让事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要有共赢战略,去除零和思维。美国企管专家史蒂芬·柯维说:“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利益……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会嫉妒别人的收获,他们总是考虑如何帮助社会大众如获益,让社会更美好。


(作者/左罗文  编辑/萧岳锋  校对/丁宏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