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一位泰国的妈妈火了。 她5岁的孩子一大早就闹着不想去上学,不管她和她丈夫怎么劝都没有用。 这个妈妈做出了一个决定。她直接给孩子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 他们沿着马路捡塑料瓶,一开始,孩子还兴致勃勃,很快就感到又累又无趣。 不管他怎么撒娇,妈妈还是狠心带着他走了3.5公里,用捡来的瓶子换了2泰铢(约人民币0.4元)。 孩子太累了,要求坐公交车回去。 妈妈对他说:一个人的车费就要花10泰铢,你的钱够吗? 路过冰激淋店,孩子实在太热了,想吃冰激淋。妈妈说:冰激淋要5泰铢,你的钱够吗? 孩子只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但他走了那么远,早就饥肠辘辘了。 他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燕麦。 妈妈回答:15泰铢,你要吃吗? 自己辛苦了这么久赚来的报酬,根本无法满足自己哪怕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份辛苦,比在学校的时候要强烈多了。 孩子终于意识到了,能在课堂上和伙伴们一起学习有多快乐。他央求妈妈:妈妈,我买不起。我又累,又饿,我想回学校读书。 不得不为这位妈妈的行为点赞。没有刻板的说教,也没有打骂,甚至也不让他独自“受惩罚”,而是陪着他一起体验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这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说教要有效得多。 02. 最近,台湾明星狄莺的儿子孙安佐在美国被捕,念高中的他扬言要在五月一号对学校进行枪袭。 狄莺和儿子 被控制之后,警察果然在他的家里搜出了防弹背心、手枪以及1600多发子弹。就连处理这起案件的警方都表示,从未见过一个18岁的少年拥有这么多武器。 但从狄莺的教育方式来看,她儿子今天这个局面,似乎也没什么可惊讶的。 她将孩子送到台湾最好的国际学校,送他去美国,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环境,但却没有给孩子精神上的陪伴。 在台湾国际学校读书的时候,每年的家长会,她和丈夫都会缺席。别的孩子身后都有家长,只有她儿子,总是孤零零地坐着。 父母的陪伴缺席也就算了,她还把自己工作辛苦的原因全部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她经常对孩子说:妈妈辛辛苦苦打拼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你啊,希望你考到更好的分数,你怎么就不懂妈妈的用心良苦? 可以说,孙安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已经严重偏离了方向,没有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长,也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多人觉得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就能够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可教育不止是拼爹妈的经济实力,更是拼爹妈的思想观念。 就像孙安佐这样,有了最好的资源,父母却不给他爱和陪伴,终究还是走了一条弯路。 03. 今年3月份,北京西城区一个地下室卖出了1050万的天价。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一个地下室?原来,这个地下室周边有重点小学和初中,是一套学区房,如果买在这里,孩子就能直升名校。 尽管这套上世纪建好的老房,社区服务还停在90年代的水平,小区的物业也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处境,但还是引得家长们趋之若鹜,豪掷千金为孩子的将来买下一个希望。 对于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父母可谓是倾其所有,但是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买下的学区房,就一定能够保证孩子将来一马平川吗?真正的教育难道只能靠钱砸出来吗? 当当网CEO李国庆曾给儿子写过一封道歉信:
再好的学区房,也比不上父母陪伴着一起成长。 04. 有一些家长觉得,明明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一直陪在他身边,甚至自己还能教孩子做题,但总是收效甚微。 语文还好,尤其是数学这种比较烧脑的科目,同一类型的题目,不管做多少遍,孩子都不会。 前几年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一个小姑娘背乘法表,始终记不住“三五一十五”,家长不停地呵斥孩子,结果是,孩子吓得大哭,越哭越不会,越不会越挨骂。 其实,这就是方式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