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安东老王 2018-06-14


2016-10穿越南太行全卷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本篇将以本次穿越南太行的时间顺序,将所历之地理名胜、古村景点等一一罗列。已在前十篇中详介者,简约叙之;在前十篇中简说者,详细说说。以志备忘。前篇详见: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上)


八、马武寨峡谷(一线天) 

  出马武寨村东向南有一沟谷,驴友称之为马武寨峡谷。正式名称无考。峡谷内一线天,在其中下游一山形转折处。其地势极险,风景独绝。因其险少有行者。夏季,河水深急,瀑布飞流。深潭不测,不能行。枯水季节,若遇阴雨,亦不可行。大险之境,多为奇胜处。我们于10月17日下午三时许到此,好在天公作美,有惊无险。
  关于马武寨峡谷及一线天,本卷有游记详介:历险一线天:穿越南太行(四)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马武寨峡谷;老董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马武寨峡谷风光;同行者摄


九、七星岩瀑布(七星潭)

 
  七星岩,也称七星潭,景点名,瀑布名,潭水名。位于陵川古郊乡抱犊村西北八华里处。
  从马武寨到抱犊村,出马武寨峡谷一线天,沿悬崖边山路前行约三华里即至七星岩。
  七星岩作为景点,无官方或权威资料可查。在陵川地图上也无此名。这个名字,可能是当地村民所称的,驴友们赞为"密境",甚得其 意。此地景色宜人,却少人问津。
  我们到达七星岩的时间为10月17日下午17点左右。
   观七星岩地理位置,在一峡谷出口处,与马武寨峡谷交汇。两峡谷呈Y字形。
  七星岩居其上约三十米,下为七星潭。观七星岩,乃一类似于黄果树瀑布的瀑布群,只是规模小些。岩,层层叠叠,大的石层共有七级,河水从石层落下,形成梯级瀑布群。水量大时,当非常之壮观。驴友们以“秘境”称之,有些道理。
  于是疑此处原叫七层岩或七行岩,叫得顺了,谐音成为七星岩或潭。考七星岩地理,称七星,无据。
  七星岩瀑布下泻成七星潭。潭不知深几许,水应该是流向抱犊村的河流,直下老龙口的。但我们到时,瀑布虽有水,在七星潭外,不见水流。看来,水是顺潭下的岩层 流入地下河了吧?后在九莲山峡谷的龙凤瀑布处,福成也观察到此类情境,飞瀑布深潭,水竟不知去向。太行山一定是有地下河的。福成的猜测不知是否成立。
  下面是七星岩和七星潭的实拍图片,这里多选了几幅。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马武寨峡谷与七星潭交汇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将背包放在峡谷交汇处的七星潭上方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先看到的是七星潭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后寻潭上之七星岩瀑布
  ‘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枯水期的七星潭水

 
十、抱犊村

  抱 犊村地处新乡辉县与山西凌川县交界,在八里沟上游,隶属于山西界内的古郊乡。
  据载,该寨长3000米许,宽200米许,是陵川重要关隘之一。关于此村,本卷游记在神游八里沟:南太行穿越(五)
有较详细介绍。并对村名有简略的考证。
  但对当地民俗等,本篇作一点补充。因抱犊村不通大小公路,这里的婚俗是特别的。我们想象不到,这里的婚礼上有山外的豪华车队,甚至,这里也看不到自行车。抱犊村人的婚嫁,从古以来就是步行。过去,年轻人结婚,要和伴郎们头天到达山外的新娘子家住下,第二天新娘子挎个红包袱,跟着新郎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抱犊。这种极简的婚嫁习俗,自古如此,至今未变。
  抱犊村今天的大变化是,村里在悬崖上装了个卷扬机,焊了个铁笼子,解决了物资的运输这件大事。我们经过卷扬机时,一种对于抱犊村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地处老龙口西南端的卷扬机全景图;老董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抱犊村卷扬机局部特写;河庄农夫摄


 十一、老龙口


  老龙口为抱犊村胜境,紧临河南辉县的八里沟景区。据说景区曾以百万元收购抱犊村,被村长拒绝。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一点所谓开发与破坏的老龙口原貌。
  老龙口,是马武寨至抱犊村峡谷的终点,又是八里沟与九莲山之间峡谷的始点。绝对高度约在150至200米之间。数据的依据是,八里沟天河瀑布的高程为200米,而老龙口的峭壁顶端与八里沟瀑布的上端红石河处于同一级的台地上。

  老龙口有瀑布,枯水期断流。盛水期,瀑布规模一定不小,或仅逊于八里沟瀑布。
  在老龙口峭壁两侧,各有一山间放羊的小路,分别通向九莲山与八里沟景区。路仅容一人,下为深渊。
  老龙口处,有山神庙一座。此处风俗信仰与马武寨相同,村民供奉山神与关公。村头都有小庙。
  若非避战乱,抱犊村先人是不会逃到这样一个方圆不足十公里的太行山谷地上来的。
  今天的旅游与驴友穿越,倒是成全了抱犊村。
  因老龙口与七星岩瀑布,此地真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行的秘境。无尘界之扰,有仙都之妙。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老龙口山神庙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老龙口岩层的浪成波痕地貌,说明这里在十二亿年前为大海的浅滩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老龙口的”口“


十二、八里沟


  八里沟,地名,景区名,公园名,瀑布名。
  八里沟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50公里处,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景区隶属于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属典型南太行风光。八里沟也是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猕猴保护区。
  关于八里沟的游记,详见:神游八里沟:南太行穿越(五)
  我们出抱犊村经右侧山路穿越至八里沟,下一线天、走天河瀑布。八里沟的景点很多,10月18日,我们只走了很少几个景点。没有看红石河,下天梯,是个遗憾。
    天河是天河瀑布的发源地。海拔1100米以上。其河床的石头均为红色石板,故名"红石河"。此河源出自山西,河宽20米,深0.6米,最高海拔1500米,被誉"太行天河"。
  天河瀑布从红石河下的"葫芦崖"跌落。一落二百丈。
  天河瀑布下面的路边,见到一种树,根部非常好看。疑为福成所未曾见过的青檀。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青檀树。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八里沟国家公园的猕猴;同行队友老董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八里沟景区的一线天;老董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八里沟天河瀑布落飞葫芦崖 
 

十三、松树坪

  松树坪,村名,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上八里镇 。我们此行第三个住宿地。
  该村紧临八里沟风景区大门,西有九连山,东临关山。村中有主要街道一条,为旅游服务的农家乐不少。
  观松树坪,因地处太行山的第三级台地上,村里交通方便。一路所经之村庄,马武寨为第一级台地,海跋最高,双底、抱犊为第二级台地,海跋次之;松树坪为第三级台地,则近于平原了。


十四、九莲山


   九莲山,南太行山名,景区名。属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上八里镇松树坪村。位于辉县西北二十公里处。
  九莲山以九峰状如莲花得名,山峰交错,山体运动,形成三条巨大的峡谷:西莲沟、关后大峡谷、红岩大峡谷。三峡谷呈三角形环绕。我们穿越九莲山关后峡谷的时间为10月19日上午。
  关后峡谷主要景观以峡谷尽头“双对称瀑布”为代表,一瀑布居右,落差120米,水流来源为回龙景区内石板河,一瀑布居左,落差80米,是从山西王莽岭景区锡崖沟流入。两瀑布在峡谷尽头谷底形成一片浅潭,当地民间俗称“龙凤瀑布”。
  在关后峡谷龙凤瀑布一侧攀上山坡,见到一种奇特的树,叶脉与八里沟瀑布路边的树一样,当为青檀。

  青檀是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树种,在南太行生长了2000余年。福成所见的应该是青檀老树。所以拍了不少图片。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青檀是一种长寿的树,现在中国最古老的青檀,有三千年的树龄 (中华古树>>>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下)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龙凤瀑布的龙瀑


十五、蚂蚁梯


  蚂蚁梯,天梯名。在山西省陵川县锡崖沟村。为古往今来村人的下山通道。锡崖沟挂壁公路通车,此梯为驴友穿越之必经之地。
   蚂蚁梯由锡崖沟的崖上,通向红石沟。我们翻上此梯的时间为10月19日中午12时许。
   蚂蚁梯顾名思义,即蚂蚁行走的梯形路,是一悬崖峭壁的的攀登之险路。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我们正在攀登蚂蚁梯;图为同行队员摄 
 
穿越南太行·地理志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登上了蚂蚁梯;同行兄弟老董摄

关于后段穿越所经之地,都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本篇结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