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星苑】简直辣眼睛,演员们请先把衣服穿好,再来谈古装剧!

 泊木沐 2018-06-14

近些年来的古装剧粗制滥造,不光编剧神脑洞,而且剧组的道具简直坑得不要不要的。前些年的古装剧制作精良,服饰、发饰、礼仪都做十分恰当跟历史并无太大的区别,2015年的《琅琊榜》就做到了这点彰显了我泱泱华夏数千年来优良文化,而现在真是不敢苟同,太雷了!

秦朝服制,服色尚黑,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汉朝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形制朴实,色泽单纯,“以瘦为美”;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几乎销声匿迹......这些东西在大部分的古装剧里根本没有体现,这些东西去哪了?可能被剧组或者编剧吃掉了吧!!!

今天,惟雍就跟大家好好谈谈古人的服饰及要求!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不是专指汉朝的服饰。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首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布景和主导思维,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经过天然演化而构成的具有共同汉民族面貌性情,显着差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系统,是我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表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出色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维护的我国工艺美术。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上曰衣,下曰裳。”这里的裳指的是裙。从形制上看,主要有“深衣”制、“襦裙”制等类型。

深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名为“深衣”的连体服饰。深衣的特点是长衣大袖,以礼服最为显着。《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深衣可分为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

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

袍服

袍服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袍服只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除了用作内衣外,平时也可穿在外面,时间一长袍服就演变为一种外衣。

一些别出心裁的妇女,往往在袍上施以重彩绣上各种各样的花纹,甚至在隆重的婚嫁时刻也穿这种服装。袍服由内衣变成外衣,正值曲裾深衣淘汰时期。由于袍服中纳有棉絮,不便采用曲裾,所以较多地采用直裾。

襦裙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

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对襟襦裙);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低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

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后来传入蒙古。

霞帔

明代时帔子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它与“凤冠”一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也穿戴凤冠霞帔。

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一品衣金绣文霞帔”,“二品衣金绣云肩大杂花霞帔”,“三品衣金绣大杂花霞帔”,“四品衣绣小杂花霞帔”,“五品衣销金大杂花霞帔”,“六品、七品衣销金小杂花霞帔”,“八品、九品衣大红素罗霞帔”。

女扮男装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女扮男装的情节,现实中是否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女着男装:古语有云,“男女不通衣裳”。不过在唐朝“女扮男装”的装扮形式成为一种时尚装扮。

今天,惟雍就先谈到这里,有错误望网友批评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