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个逼婚父母:脱单、脱贫和滚,求求你选一个

 三只小星星 2018-06-14


NO.954


脱单脱贫和滚,你总得选一样 来自我是艾小羊

文:艾小羊 


三个月前,我参加活动认识了康康姐。康康姐精致优雅,看上去最多40岁,实际年龄已经58,女儿都30了。

活动结束,她忽然拉住我说,小羊,我知道你总在为年轻人发声。但有个问题,如今大家都把逼婚的父母妖魔化,公平吗?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结婚的人,真的知道不婚意味着什么吗;还有一边享受父母照顾,一边讨厌父母唠叨的人,谁给了他们勇气?

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康康姐讲了一些身边事,很真实,也很扎心。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说,父母也想成长,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的声音太小,而批评的声音又太大,这是一个谄媚年轻人的时代。

下面是康康姐讲的两个真实故事——

1

王阿姨家的女儿35岁之前,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40岁忽然结婚了,人工授精生了龙凤胎。

当年王阿姨劝女儿早点结婚生孩子,说趁年轻可以帮她带一下时,女儿像被谁咬了一口一样,瞪着眼睛跟她吵架,放狠话说自己这辈子绝不会结婚也不会生孩子,更不可能让她带孩子。

现在,女儿女婿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保姆换了几个都不满意,女儿又跟公婆处不来,70岁的王阿姨,只好去做京漂,帮忙带孩子。

两个70岁的老人,带两个不到一岁的孩子,还要给女儿女婿做饭、收拾屋子。王阿姨跟老伴觉得人生太难了,到这把年纪,本来应该退休享福了,又被强行变成一大家子的顶梁柱。

上周王阿姨感冒发烧,女儿急得什么似的,说“妈,你可千万不能病。”王阿姨说,放心吧,你妈不敢病。

“当初玩个性的时候,嫌弃父母观念老土,现在落地要生活了,又让父母帮你们兜底,总之,你们年轻人什么都对。”康康姐为王阿姨抱不平。

2

于阿姨的儿子毕业在上海打拼了两年,生活不习惯,回老家三线小城,跟父母住在一起。

他工作清闲,工资刚够自己花销,父母没要他的伙食费,他也存不下钱;下班就是刷剧、打游戏。好不容易谈场恋爱,一会儿嫌女孩爱花钱,一会儿又嫌女孩的爸妈麻烦,总逼婚。

于阿姨觉得,不是我们逼你结婚,而是想让你的生活有点目标,有点责任感,别这么混下去。

“他如果不脱单,往脱贫上面努力,我们也不着急。我们见识有限,能想到的让孩子成长、负起责任的办法,只有结婚。”


但于阿姨的儿子听不进去。他觉得一个人挺好,干嘛要结婚啊,却没想过自己的云淡风轻,建立在父母的含辛茹苦上。

今年,于阿姨终于下定决心,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的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儿子搬出去住。儿子想让她去帮忙打扫一下卫生,她都不去。

既然儿子总让她学习美国父母的开明,她就干脆把美国父母的“冷漠”一起学了。不能你想做自己的时候,希望我们是美国父母,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希望我们是中国父母。

“很多文章说,中国父母逼孩子结婚,是甩包袱的心态。甩包袱当然不对,但你得首先别把自己活成包袱。”康康姐的这句话,让人无言以对。

3

一说起逼婚,父母的嘴脸总显得特别丑陋。康康姐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我们可能把父母和他们的逼婚简单化了。

其实逼婚只是一个表象。父母焦虑的不是你婚不婚,而是你有没有能力过好这一生,会不会成为他们晚年的包袱。

25岁以前,是父母影响了你,25岁以后,你可以带领父母见识新的世界。

周末我跟一个38岁的未婚女孩吃饭。相识5年,我看着她从一个普通职员,做到了经理的位置,人越来越美,穿衣服越来越好看。

去年她买了房子。家里的每一处摆设,都按自己的心愿布置。她说所有已婚女性去她家都特别羡慕,因为一旦结婚,很难再百分百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扮一个家。

她父母早就不逼婚了。她每年带父母出国一次,让父母见世面。春节回家,跟父母汇报过去一年,自己的成长,包括个人成长与财富的增长。

她的房子跟最好的两个闺蜜买在同一个小区,平时互相照应。这些,她都跟父母讲。

“我带父母出去旅游,住五星级酒店。晚上跟我妈睡在一个房间,我说虽然我没脱单,但我脱贫了。黑暗里,我妈沉默半天,憋了一句‘钱比男人可靠’。”

我们都笑了,觉得父母真可爱。

父母逼婚,其实是在逼我们成长,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担忧,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结婚上。

这种不靠谱的寄托,是父母在信息不对等状况下的无奈。其实父母也明白,跟不合适的人结婚,还不如一个人好好过。

但是,你一个人的美好生活,让他们看到了吗?

4

一个35岁的男生去年暴改了自己的出租屋,请老家的父母来住了一个星期。他是设计师,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每天早晨,他起床先打扫卫生,给猫梳毛铲屎,给父母做早餐。他已经坚持三年在朋友圈和微博晒早餐了,以前是一人食,父母来了三人食。

网友觉得新奇,留言打call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他把这些留言读给父母听。他妈说,我们总担心你一个人呆在家里搞出抑郁症,没想到过得还挺热闹,有那么多网友陪你。

那一个星期,他带父母去自己熟悉的饭店吃饭,在自己每天晨跑的路上散步,去美术馆、音乐厅。父母抢着做饭的时候,他说:“你们来我这儿就是客人,先下楼转转,饭好了我打电话。”


春节回家,父母在厨房拌嘴,他听到老爸说,我后悔早生了30年,不然我也像小刚(他的小名)那么过。他妈马上怼了一句:你以为我不想?

他偷偷笑了。

笑完鼻子有点酸。原来父母也是孩子,他们跟我们小时候一样,喜欢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感化,而不是用说教、打击,逼他们去接受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

5

我们总说父母把我们当孩子,但什么时候,我们表现得不像个孩子?

只有把自己过成了锦绣年华,结婚才是锦上添花,有更好,没有也无妨。如果活得千疮百孔,或者在父母面前,总把自己降维成任性的孩子,父母当然发愁着急,希望有个伴侣或者子女能催你上进,有个家庭能为你护航。

别说父母自私,想完成任务甩包袱,他们已经过够了永远为孩子操心,为孩子兜底,为孩子担惊受怕的日子。

不想被逼的我们,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规划好人生,为未来努力?


有几个建议,给不想被逼婚的你:

  • 有能力为自己负责,让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生活独立。

  • 搬离父母的视线,如果结婚是成家,一个人住其实也是“成家”。聊得来,就经常跟父母说说开心的事,聊不来,就经常发朋友圈说说开心的事,有些朋友圈,应该仅对父母可见。

  • 带父母走进你的生活,潜移默化地修正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看到你的未来,不是灰色的,而是五彩斑斓,一个人像一支队伍。

我们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人的态度;活成幸福而独立的个体,别人才无权对你的生活指手划脚。

脱单,脱贫,脱离父母视线,你选哪个?什么都不选是耍流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