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毒,这味中药材就能搞定

 太极本草888 2019-09-03

 

  梅毒

  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土茯苓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切片晒干。

  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福建、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亦产。

  

  炮制

  《中药大辞典》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性味功效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

  土茯苓燥土泻湿,壮骨强筋,止泄敛肠,极有殊效。善治痈疽瘰疬,杨梅恶疮。

  归经

  《玉楸药解》

  归肾经

  

  《中药学》 凌一揆主编

  土茯苓 (《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

  【应用】

  1.用于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本品有解毒、利关节之效。可用较大剂量单用或配伍金银花、白鲜皮、甘草等,如复方土茯苓汤。

  2.用于火毒痈疖、热淋尿赤涩痛之证。有解毒和除湿热功效。治疮毒多与银花同用;治热淋可配伍木通、蒲公英、篇蓄等。

  【用量】1560g。

  

  张秉成《本草便读》

  土茯苓 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藉遗粮而当谷。(土茯苓一名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

  土茯苓治梅毒,解毒240g。

  《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