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泉,温情常顾

 王浩然 2018-06-14
                   我生性爱水,济南这座城,在其上千年的建城史中,总与水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
  明清以来,七十二名泉彻底张扬了这座城池的声誉。她很早便有“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元·于钦《汇波楼记略》)的傲称。还有耳熟能详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刘鹗),花、柳、山、湖、泉构成了这座城最初的几种色调。泉水是只来自于此的精灵,虽然古时候夏日自由穿梭涌动于砖缝中、一年四季回甘于唇齿间的景象似难再相见,转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旅游景点,如织游客为之倾倒。看吧,直至今时今日它们仍在努力为这座城市添花增彩,赢得“泉城”的美誉,世界之大,水城或许有许多,然泉城之名“万千里外,一粒而已”。
  或许历代统治者皆知道这一独特瑰丽的奇观;或许只因为无数次黄河的改道;又或许因为世代生长于此勤实的百姓、可耕种的万亩良田。使其心中皆生无数情思细网。牵挂于此,莅临于此,铺就篇篇诗文、佳话与传奇。
  公元1684年,正值壮年,三十而立的康熙帝首次来到这里。“正欲体察民情,周知吏治。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又云:“朕此番巡历,原以抚恤编氓,问俗观风,于闾阎休戚,务期洞晓。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宁处,毋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康熙帝在南巡途中,经河间、献县、阜城、德州、平原、禹城,至济南府,观趵突泉,咨询地方利病、民风土俗,临泉览视久之,题“激湍”二字。
  五年以后,他又一次南巡历经济南,观趵突、珍珠二泉,亲题“作霖”二字。还兴致勃勃地赋诗一首。
  一泓清浅漾珠圆,
  细浪潆洄小荇牵。
  偶与诸臣闲倚槛,
  堪同渔藻入诗篇。
  皇帝作诗,势必引来各大词人的争相模仿,正如清代王昶笔下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其实我总觉得后者更清丽舒朗,似那六个“忽”字,仿佛将康熙笔下沉静雅丽的水墨画变成了一帧帧动态影片。正如是有人察其细微,像17世纪一张张栩栩如生的欧洲宫廷画,也必有人观其全貌像“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宛如一位印象派大师,只勾意象,便已使其醉倒万千游人。
  细细翻,在众多康熙的模仿者中怎能少了乾隆呢?他一生致力于与玄烨比肩,所以同样于南巡途中即兴一首打油诗:
  济南名泉多,
  岳阴水新潴。
  其中敦巨擘,
  趵突与珍珠。
  济南的痕迹,仿佛都在光影里,在水的曲折里,在阳光下的漂浮左右的气泡里,总之是无数温情所在的九天艳阳的念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