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胜武工作室 2018-06-14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腾讯儒学余柯嘉2018-06-13 16:38



[摘要]我们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而任何离别都不能改变真情的温度,真正的好友是不会因距离而疏远的。

文/余柯嘉

六月“毕业季”,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却也面临着分离的时刻。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毕业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谈到“离别”,总不免显得伤感,于古人来说,这同样是个“难题”。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诉说离别之思,深情地表达对父母、师长及同窗友人的不舍。

毕业之时,往往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去求学,亦或是继续离家的求学之路,从一地转战到另一地。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暂别父母。而与父母的别离往往又是最令人不舍的,因而古人也常说“父母在,不远游。”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孩子去往何处,父母的心都永远寄托在他的身上,故孟郊《游子吟》中感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针一线,都饱含母亲深沉的爱与无尽的关怀。

但为人父母者,纵使担忧,依旧支持孩子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徐霞客年少有志,但因为母亲在侧而无法远行。

母亲知道后,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天下,如何困守家中为老妇人矣?”鼓励他出门远游,终使世界上多了一本伟大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这就是父母深沉的爱,是无论多远多久的离别都无法改变的。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母亲的爱让徐霞客得以遍游天下,完成伟大著作《徐霞客游记》(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与恩师的离别,总是感激中带着深深的留恋。即使在离别之时,恩师们也总是对我们谆谆教诲。

无论我们今后处于什么地位,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言传身教总会在不经意间启迪我们。

在《论语》中,子游,子贡,子路等人要选择职业、选择为谁服务时,都会提前去向孔子辞行。

而在此时,孔子总会给弟子一些中肯的评价或建议。他会褒奖一些弟子,诸如评价颜回“处陋巷而不改其乐”,面对自己不赞同的行为,他也会焦急地劝阻学生。这也正是老师如父母之处,“爱之深责之切”,亦“爱之深忧之重”。

而毕业“离别”最主要的部分当属同窗好友间的分别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同窗几年,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故事,莫过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里长亭”相送。两人在最纯真的年纪,萌发出最真挚的感情,依依不舍,是友情,也是爱情。

而别于“长亭”,也是古人寄托“眷念”的一种表现。长亭是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其中更蕴含着路途遥远之意,如李白《雨霖铃》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送别”便是“远道相送”,因情深难舍而久久不愿分别。因此,古人很多的诗词中都有借“长亭”代指“离别”的用法。

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林逋在《点绛唇》中也写道:“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可见,“长亭”使离别变得更加深情。

而除此之外,在离别之时,人们还会采取折柳送别、音乐相送、饮酒饯别等方式去表达自己心中对好友的留恋。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折柳送别是我国古人常见的送别方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张籍《蓟北旅思》中所说:“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诉尽了当时离别之多且哀,令人动容。

传说,“柳”与“留”谐音,“赠柳枝”一为不忍分别、永不忘情之意;二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生命力更强,可随遇而安,有祝愿友人到了异地后能够生活顺遂之意。

而音乐、饮酒是比折柳更加普遍的送行方式,在今时今日的送别之中也依然常见。

大家通过聚在一起饮酒、作诗、歌唱,尽情地表达心中对于友人的感情。这其中往往有不舍,有祝愿,有感慨自身的遭遇等等丰富的情绪,都在一杯酒,一首诗,一首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当我们面对离别,应好好珍惜眼前人,珍惜可以抓住的时间,与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

而当我们面对未来,应该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坚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而任何离别都不能改变真情的温度,真正的好友是不会因距离而疏远的

毕业季:一阙离歌长亭暮 今日离别不离情

真正的好友不会因距离而疏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未来,当我们回首今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们会感谢发生的一切。

此外,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应修养身心,保持真诚,多为他人考虑,做一名合格的“好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到真正的好友——我们在情感中,一辈子不会离开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