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为缺乏自控能力,并不是“机器”运转的太快,而是“煞车”不灵。 儿童多动症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也让家长倍感焦心。小编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儿童多动症的诊断鉴别,以及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方法。
1.正常活泼好动儿童一般发生在3-6岁,男孩较多见,表现天真活泼、调皮好动,但对环境的要求有明确认识,行动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安排,在需要安静专心的场合,可自控抑制行为。2.精神发育迟滞轻度弱智常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通过了解病史、幼年发育史及智力测验(智商低于70),且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可与ADHD区别。3.品行障碍是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违抗行为以及违纪犯罪行为等为主要特征,而ADHD则以注意障碍、多动、学习困难、易冲动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主导症状,可以鉴别。但品行障碍与ADHD常共患,症状重叠,须加以分别评定。4.儿童精神分裂症本症早期往往表现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兴奋不安,行为改变等。但精神分裂症具有情感淡漠,行为怪异,幻觉、妄想等症状,与ADHD不难鉴别。5.情绪障碍ADHD患儿可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但核心症状为抑制行为缺陷,病程持续,而情绪障碍首发症状是以情绪改变、焦虑、惊恐、抑郁等为主导症状,且病程为发作性可与ADHD区别,如两病重叠,可列为共病诊断。6.抽动障碍在诊查ADHD须特别注意患儿有无抽动运动及不自主发声症状。抽动障碍患儿中约有35%~80%与ADHD共患,故对这两种病须加以识别,并对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中医辨证施治的观点来看,儿童多动症与“脏躁”、“躁动”、“健忘”、“失聪”等症有关,因此,临床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来诊治: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多梦,或有腰酸乏力,面色黧黑,脉细软等症。治宜温补心肾。药用石菖蒲、远志、龙骨、龟板、益智仁等水煎服。梦多者加酸枣仁、何首乌;遗尿者加重益智仁用量,并加乌药、桑螵蛸;烦躁好动者,加珍珠母、钩藤;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熟地黄;唇舌微紫,毛发不荣者,加少量丹参、红花、益母草。 主要表现为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弦细。治宜滋肾养肝。药用枸杞、菊花、熟地、山萸、丹皮、云苓、泽泻,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五味子;盗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急躁易怒者,加石决明、钩藤;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要表现为神思涣散,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可伴自汗盗汗,偏食。治宜养心健脾,益气安神。药用:白术、党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水煎服。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龙骨;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夜交藤;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舌苔厚腻者,加法半夏、陈皮、石菖蒲。具体用药剂量及用药剂数可视具体病情而定。 ①静灵口服液、小儿智力糖浆: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 ②清脑益智合剂:适用于先天不足、精血亏虚证多动症。 ③康益糖浆:适用于阴阳不调、心肾不足证多动症。 ④益脑宁:适用于肝旺有余、心神失宁、脾运失调多动症。 ⑤集神口服液: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多动症。 ⑥调神口服液:适用于心肝肾功能失调证多动症。 ⑦补脑益智糖浆:健脾益智糖浆,适用于脾气不足、痰浊上扰证多动症。 ⑧小儿智力糖浆:适用于阴阳失调、心肾不足、肝阳偏亢证多动症,且对智力发育差及健忘的儿童有一定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