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全明星、沪语版,三场不够加两场,老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成电影节爆款!

 cxag 2018-06-14

《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片段 来自上海文联 00:29



电影节一开始排映了三场,开票后不久即售罄。后征得片方同意,组委会又增加了两场,又全部售罄。——这是《大李小李和老李》沪语版的出票情况。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谢晋导演的一部剧情片,讲述的是肉类加工厂的大李和小李试图说服老李参加运动会的故事。


今年适逢谢晋导演逝世十周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片的沪语配音版也将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首次与观众见面。



 完成夙愿 

 致敬大师

  

“多年前,离开谢导工作室时,他送我到电梯口,握着我手又跟我聊了会,说他还想拍三部片子,之后再告老还乡。谈到过往片子时,他提起如果《大李小李和老李》当时有个方言版会很有意思。” 沪上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回忆当年为谢晋做专访的情景。这也是谢导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访问。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谢导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喜剧片,也是少数几部不以女性为主角的片子,是一个特例,所以谢导很重视这部影片。”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告诉笔者,“十年前,谢导在世时跟我说过多次,当时拍这部片子时请了很多滑稽名家,他们的方言很有特色,可惜没有同期录音,发行又是普通话配音的版本,让谢导引为憾事。2018年是谢晋逝世十周年,去年我就与上影集团和上海电影节的领导一起,策划在‘向大师致敬’单元举办谢晋影展,一共展映七部影片,今年修复了包括《芙蓉镇》和《大李小李和老李》在内的六部影片。”


今年年初,上海电影集团组织优秀团队,邀请上海籍知名影视演员、舞台艺术家,共同打造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


 

 全明星阵容 

 不计报酬来配音


一听是为完成谢导遗愿,致敬大师,乔榛、徐峥、郑恺、舒悦、曹可凡、奚美娟、钱程、姚勇儿、唐嫣、茅善玉、张建亚、俞红等纷纷加入,不计报酬参与配音。

太极拳老师:王子平

配音:乔榛

乔榛担任配音总导演。这位76岁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原厂长退休后多年不搞配音工作了,这些年因病一直在接受化疗,但接到邀约后,乔榛毫不犹豫地披挂上阵。筹备阶段,他就与担任方言指导的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一道对剧本进行编辑整理。把剧中所有人物的台词转成沪语,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


“每个人物个性不同,语言风格色彩也都不一样。我在导演时,希望大家尽可能自然、生活化。这是个轻喜剧,不能造作,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喜剧的效果。”乔榛说道。



剧中有一场“老李”与“大力士”在冰库的戏,很出彩。“‘冻’也冻得要有层次,一开始进去是一种状态,后来冰库内越来越冷了,人物状态就要有所变化……”整个配音过程,作为总导演的乔榛一直精益求精。

老李:范哈哈

配音:舒悦

“老李”是滑稽戏演员舒悦配的音,他非常注重细节,配音中单一个“好”字,就录制了很多遍。这个“好”是“老李”对自己说的,带有下决心的意思。舒悦不断尝试调整,直到找到最准确的感觉。

大李:刘侠声

配音:徐峥

“大李”的配音者则是导演、演员徐峥。刚开始拿到这个角色时,他有些惊讶,“大李”的形象似乎与他差得有些远,但进入情境后,他很快抓住了人物,并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

小李:姚德冰

配音:郑恺

“小李”是青年演员郑恺配的,近期他正在苏州拍戏,时间很紧。为了尽快完成配音,录制团队特地赶到苏州。晚上10点,结束一天的拍摄后,郑恺挤出休息时间来完成“小李”的配音,收工时已过零点。

秀梅:蒋天流

配音:奚美娟

“大李”嫂子“秀梅”,贤惠端庄。寻找这个角色的配音演员时,制作团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奚美娟也为此做了很多准备。

近视眼:嫩娘

配音:俞红

滑稽艺术家嫩娘当年在片中客串一个高度近视的中年妇女,此次她的亲生女儿完成了这个角色的沪语配音。

老农

配音:张建亚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导演也专程赶来,为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群众”配了音。

小辫子:尤嘉

配音:茅善玉

描云:张小玲

配音:唐嫣

王医生:俞祥明

配音:姚勇儿

赵灵灵、诸弘宇、阮继凯、徐祥

詹佳、刘姿儿、黄莺、严峻



 还原60年代语境 

 增添上海味道


听闻沪语版的消息,曹可凡主动抛出橄榄枝,表示:若有需要,一定积极参与。随后他接到了给“大力士”配音的邀请,非常高兴,因为当年看片时就对“大力士”这个角色印象深刻,也很喜欢扮演者关宏达。“为配音,我也做了不少功课,包括跟钱程商量过,要不要用尖团音。后来感到若用尖团音,会太戏剧化、精致化,不太符合‘大力士’粗枝大叶的形象,所以最后决定不用。”

大力士:关宏达

配音:曹可凡

“配音时,口型要匹配,意思要精准。有些词很难用上海话完全替代,就要取舍,用最靠近原片的意思,相对最恰当的上海话来配。”钱程说,“为了丰富片子,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小的创造。”他举例道,比如“大力士”在方言版中就配成了“大块头”,“这更有上海味道,从整部片子看,这个人物并不是真的大力士,说‘大块头’更一目了然”。

理发师:文彬彬

配音:钱程

《大李小李和老李》剧情和表演都非常生活化,因此方言版中,也特地融入了上海本地话、苏北上海话、宁波上海话等各种口音。


剧中,“秀梅”自行车比赛取得第一后,理发师问:是不是达到健将标准了?理发师是苏北口音,所以“大李”回答“离开健将还差一分三秒八”时,特地处理成前半句用上海本地话,后半句则带苏北口音,从而更增添了喜剧效果。



上海的叫卖声很有特点,此次配音版中也特意加入了叫卖声,夜深人静,“大李”帮秀梅练习骑车时,有幽幽的小贩声传来,让上海的味道更浓了一些。


“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除了片子的修复,重新配音外,影片的整个声音都需要重新录制。因为当时的影片是单声道的,无法在现在的电影院放映,所以要全部重做,工作量非常大。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副厂长刘风想了很多办法,以前的乐谱找不到了,就请音乐学院的教师根据电影中的音乐记谱,然后找乐队重新演奏,此外各种声效也是重新拟音。”石川介绍道。


“影片的声音处理本身就很好,里面有不少巧妙的设计,包括大量的画外音,都给我们这些后辈提供了现代立体声创作的空间。我们根据影片的真实情况,在保留原汁原味年代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新技术,做出环绕立体声,增强音响效果,以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听觉体验。”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詹新说道。为了让声音效果尽善尽美,此次负责影片混录的詹新已连续几天挑灯夜战。


 

 向海派电影致敬 

 向海派艺术致敬


《大李小李和老李》拍摄于1961年的秋天。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同时也是政府鼓励全民运动的时期,影片的诞生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需求。



“像谢晋这样的大艺术家,能把当时的社会主题,拍得如此有趣、有艺术感,是很了不起的,这是需要让大家来知道、学习的。”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这部影片留住了历史,也留住了当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老艺术家们的作品至今依然有其价值,因此我们要‘激活’它们。这既是向大师致敬,也是向海派电影致敬,向海派艺术致敬。” 


不仅仅是谢晋。刘侠声、姚德冰、范哈哈、关宏达、文彬彬、嫩娘等这些滑稽名家的名字与作品同样也代表着一代人的记忆。


这部电影里的前辈都是我们仰视的,是我们滑稽界的宝贝。17号公映那天,团里的演员以及其他主创人员准备去感受一下,学习前辈们的表演。”钱程说,“舞台上的表演相对夸张,电影则比较生活化,艺术语汇与表演分寸有所不同。我们团的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计划搬上大银幕,我们也可以借看片学习滑稽与电影如何更好的结合。”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幕后配音花絮(来源:译音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