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黄玄龙现场导览保利春拍“翦翦风”

 alayavijnana 2018-06-14

6月14日,拍卖超级航母北京保利春拍预展第一天,我们照例在现场为朋友们带来最第一手的现场报道,今年的北京保利春拍预展和过去几届都有所不同,预展地点并没有放在农展馆,书画当代珠宝和古董两大板块分别放在了四季酒店和凯宾斯基两处进行,而在所有的展厅之中,布展陈设最为精致的之一无疑当属台湾著名文房品牌——翦淞阁推出的“翦翦风”了。


保利春拍【翦翦风】预展现场


大象不止一次在平台上说过,个人称得上是翦淞阁黄玄龙老师的忠实粉丝,每次跟着玄龙老师学习,都会有一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在如今的华人古董大行家里,能将拍卖做成一门系统性学问,能将收藏玩成赏心悦目的生活美学的,或许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台北翦淞阁


近些年,翦淞阁在拍卖市场上呈现,基本上是两年一次的节奏,翦淞阁的专场,其藏品本身代表着中国文房收藏的最高水平,同时,吸引业内外眼球的不仅仅是摄影唯美、图录精美、布展尽善尽美,与此同时,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对于每一件藏品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才是最为值得钦佩的,如此十年、二十年如一日,最终才成就了翦淞阁的品牌。


黄玄龙先生的大量资料梳理工作


关于翦淞阁在保利春拍的这场拍卖,相信很多朋友之前都已经在微信平台看到了各种介绍信息,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特别请到了黄玄龙先生亲自为我们进行一番导览,请朋友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翦翦风】的魅力。


大象和黄玄龙先生在预展现场合影


大象:每一次翦淞阁专拍都会有一个特别的主题,比如前两场,一场叫做“冲淡自然”,一场叫做“神采璀璨”,“冲淡自然”追求的是苏东坡笔下“天真烂漫是吾师”的“平淡天真”,而“神采璀璨”聚焦的则是雅而有士气的“精工之极”,那么【翦翦风】又是什么含义呢?


【翦翦风】这个名字,是取自于唐诗“恻恻轻寒翦翦风”,当然,“翦”字也和“翦淞阁”相配,而取这个名字,最初的想法便是取简淡、朴素之意。这次的藏品以纯自然的材质为主,竹子和石头,整体的视觉感官也是比较清新的,所以最终选用了这个主题,展现这一种简单、素朴的美学。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唐  韩偓  寒食夜


大象:为了迎合【翦翦风】这个主题,这次又是如何挑选具体的作品的呢?


黄玄龙:既然是以纯自然的材质为主展现简单、素朴的美学,我们首先挑选的便是竹刻名家精品。在竹刻领域,过去很多年时间里,我们都在致力于收藏、研究民国时期的竹刻大家金西厓(1890 ~1979)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金西厓的哥哥是民国时期京津画派的领军人物金城金北楼,但他早年却是学土木工程的,后来当了建筑师,但也嗜好书画,金西厓听取了大哥金城的建议,”搞书画的人多,刻竹人少“,从而专攻竹刻,他跟随其仲兄金绍堂(号东溪)学习竹刻,但凭借着勤奋加上不可复制的天赋,金西厓成为了一位继往开来的著名竹刻艺术大师,近代海上竹刻最标志性的人物。


金西厓(1890 ~1979)


大象:但我们知道,在市场上金西厓能够流通的作品非常少,所以这次能够完整的呈现,可谓非常不容易。


黄玄龙:的确是,金西厓真迹存世很少,目前保存最多的机构就是上海博物馆,大概有100多件,其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大部分都在上博,而民间可以流通的,大概也就是在40-50件之间,所以,这次能够完整的呈现一个金西厓艺术的专题,称得上是许多年的积累了。而我们这次是精挑细选了金西厓的精品,在这里面,不仅仅有着和吴昌硕、张大千、溥儒、齐白石等名家的互动,更有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作品。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里面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可以查到清晰的来源,累累著录,这或许是因为金西厓理工科出身的背景,每一件作品,什么时候创作,后来去向如何,他自己都有着清清楚楚的记录,甚至为每一件作品编号,这也为我们今天能够深入的研究梳理金西厓的毕生创作创造了足够的条件,因此,本次专场里的每一件作品,无不有着清晰的来源和传承记录。




大象:这次呈现的十多件金西厓作品,您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推荐?


黄玄龙:其实每一件都是可圈可点的精品,其中我们可以特别留意这件金西厓刻吴昌硕行书扇骨。


LOT5011

吴昌硕行书扇骨

近 金西厓刻

1925年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120号。

《湖社月刊》上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据原刊重排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编,2005),第1-10册,总67页。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47。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着,王世襄编,2003),页271。

释文

「石头奇似虎当关,破树枯藤绝壑攀。昨夜梦中驰铁马,竟凭画手夺天山。乙丑(1925)新秋吴昌硕大聋。年八十二。偶作。」

「菜花漫地梨花白,携手同为画里人。禁得春寒还小坐,阖闾城下雨如尘。乙丑处暑后一日吴昌硕老缶书西厓刻。即目。」刻铭并款识

尺寸

长33.2cm,宽2.5cm,高2cm,重50g

RMB 300,000-500,000


黄玄龙:这件吴昌硕太难得了,扇骨上所刻是吴昌硕的二首行书自作诗,扇骨上刻“吴昌硕老缶书西厓刻”,这说明了这件作品是由吴昌硕先于扇骨上落墨后,再由西厓施以竹刻,在扇骨之狭长窄幅,82岁的吴昌硕用如此小字写成,足见其一代宗师的深厚功力。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吴昌硕又将这首题画诗题于《汗漫悦心册》其中一页,成为了吴昌硕去世之前数月的绝笔之作。

还特别要说的是,作为已经是海上画坛一代宗师的吴昌硕,对于比自己年轻46岁的金西厓格外看重和照顾,1926年,金西厓请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题名,吴昌硕从《荀子‧劝学篇》的“锲时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里摘句,题“锲不舍斋”,可见吴昌硕对于金西厓的厚望。




LOT5015

金拱北画 风竹蝉叶图扇骨

近 金西厓刻 

1921年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9号。

《棘端竞巧:可读庐刻竹拓本》(上海:大东书局拓本,金东溪,金西厓着,1924), 线装书,无页码,西厓扇骨第1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42。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着,王世襄编,2003),页262。

释文

「辛酉(1921)暮春之初西厓刻此自怡。」

「半岭流秋响,寒蝉带叶飘。金城。」刻铭并款识

「北楼画西崖刻。」刻款

「拱北」印款

尺寸

长31.6cm,宽3.5cm,高2.6cm,重81g

RMB 300,000-500,000


黄玄龙:刚才说到,金西厓早年是学工程的,受到了家庭影响热爱艺术,所以这件扇骨是长兄金城书画,再有金西厓刻成,这件作品著录在了金西厓和其仲兄金东溪于民国十三年(1924)合着出版《棘端竞巧:可读庐刻竹拓本》一书当中,列为西厓扇骨第1号,可见是金西厓的得意自作,也可知意义非凡。




大象:在展览现场,您特别对金西厓的扇骨作品在背板上进行了放大。


黄玄龙:是的,你可以看到金西厓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在扇骨如此狭小的空间创作,将细节无限放大,仍然可以如此生趣十足而毫无破绽,由此也可见为什么金西厓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海上竹刻代表人物了。


LOT5018

高士水仙图扇骨 成对

张大千溥心畬画 

近 金西厓刻 

1945年  1947年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276、361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54、58。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着,王世襄编,2003),页285、292。

尺寸

长33.2cm,宽2.5cm,高2.3cm,重49g  (溥)

长33.2cm,宽2.5cm,高2.3cm,重53g  (张)

RMB 1,200,000-1,800,000


南张北溥两大名家溥心畬(1896~1963)、张大千(1899〜1983)书画、金西厓镌刻竹箑精品,在翦淞阁预展现场,特别将张大千画高士像在背板放大,可见高士纶巾衣袍等处翻折曲线,似铁线银钩,丝丝入微,犹能铁笔生花。


现场的放大效果令人惊叹





大象:我们注意到这次除了着重呈现金西厓的十余件精品之外,还呈现了年代跨度达到数百年的作品,这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黄玄龙:我最早的规划这次拍卖就是以海上竹刻为主,也符合【翦翦风】这一主题,但筹备过程中发现,这个主题还是需要延伸,这样才会更加的立体和学术,因此,我们慢慢补充,往上最早到清代的高凤翰,再到西泠八家之黄小松、包括后来张廷济、六舟和尚,往下则展现了后来受到金西厓影响的诸多海上竹刻名家,徐孝穆、盛秉筠、徐素白等等,完整呈现了民国时期海上竹刻的艺术源流和发展。


LOT5008

徐素白摹刻 八大山人游鱼图砚盖

明 钱士璋铭 赤霞砚

来源

唐云大石斋旧藏

出版

《与大师谈艺—大石斋唐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郑重,2004),页116。

尺寸

长17cm,宽13.7cm

高3.3cm,重1240g

RMB 1,200,000-1,800,000


这件是明代的老坑端砚,砚背镌刻明末遗民、西湖隐士钱士璋罕见的篆书砚铭,这方砚台是海上绘画名家唐云的旧藏,下方承砚处有唐云髹漆作《大石斋图》,而上盖则是海上竹刻名家徐素白(1909~1976)摹刻唐云旧藏八大山人(1626~1705)画《游鱼图》,八大山人的笔墨功夫自然无需多言,而徐素白能够运用阴阳并蓄、变化多端的刀法,将八大山人的高超笔墨通过浅雕表现在竹刻之上,可见其绝妙的竹刻技艺了。




大象:如果往上追溯,我们在这次的【翦翦风】专场上可以看到不少清代金石篆刻名家的力作,那么就您个人来看,这些人当中,谁对金西厓的艺术影响最大呢?


黄玄龙:我觉得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1744—1802)影响最大,我们在这一专场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高凤翰的金石篆刻还是以文字性的为主,但到了黄易,就显得更加的全面了,有古文字,也有上述董、巨的山水画体现在雕刻作品之上,有着更加丰富的创作形式,这显然对金西厓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LOT5050

金石癖印

清 黄小松刻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出版

《小石山房印谱‧集名刻》((清)顾星卿辑,清同治八年海禺顾氏钤拓本),页五。

《中国篆刻丛刊‧第十四卷》(东京:二玄社,小林斗盦编集,1984),页122-123。

《金石癖:文房拓本集》(台北:剪淞阁,黄玄龙主编,2011),页127、235。第六十一品。

《黄易与金石学论集》(北京:故宫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编、秦明主编,2012),封面。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集‧下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童衍方,2016),页12、封底彩页。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浙派印风(上〉》(重庆:重庆出版社,余正主编,2017),页128。

展览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6。

释文

「金石癖」白文钤印

「壬寅(1782)夏,五廿有九日,刻于梁园,时得蔡有邻书尉迟总管碑。小松。」

「黄小松司马篆丁龙泓征君授受,有透絅出蓝之妙,尝作金石癖印,分赠同好。予得大小二印,吴兴陈君抱之笃嗜金石,以龙泓所刻徐袖东名印来易其一,遂以大者归之,并跋数语,命儿子凑刻于石侧。道光乙酉(1825)中秋后二日。钱唐何元锡记事。」

「浑厚中藏刀法,置之汉铜印丛,亦当让司马出一头地也。壬辰(1832)五月,吴江杨澥。」刻铭并款识

尺寸

长5.5cm,宽2.3cm,高2.3cm,重85g

RMB 2,800,000-3,800,000


黄易,字小松,钱塘人,西泠八家之一,这方“金石癖”印可能是西泠八家存世印章作品中最有名的一方了,甚至在《清史稿‧黄易传》里都有详细的记载:金石癖印章,系青田石质正方白文印,乃金石考古家黄易(1744-1802)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在山东商丘梁园所刻制。黄易此年39岁,五至六月间抵商丘,五月廿九日在梁园,由好友然圃(陈焯,1733-?)处获赠蔡有邻书《尉迟总管碑》,欣喜之余,刻此「金石癖」印以为纪念。之后,这方名印经多为金石名家递藏,包括藏书家、金石学家何元锡(1766~1829)、陈抱之(陈经,1792-?)以及晚清金石书画家、竹刻家杨澥(龙石,1781〜约1851)等,后来入藏于知名藏书家顾湘(1829〜1880)长子顾星卿(生年不详,江苏常熟人)的小石山房。




大象:我们留意到这次的展厅设计展现了翦淞阁一贯的高水准,展线则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从1号拍品徐孝穆 (1916—1998) 的作品起,再到金西厓,在上溯到清代诸位名家,那么在展陈设计上,还有什么特别的策划吗?


黄玄龙:在以往专场的展陈设计上,我们都会根据藏品的不同特色进行展陈的设计,而这次的【翦翦风】是以金石竹刻为主,金石竹刻的立体造型不会特别强,很多细节都需要上手细看,而难以在展览现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这次特别将拓片用版画一般的形式放大呈现,展示在藏品的正上方,这种呈现方式,和下方的器物本身不会冲突,但又有着极强的辅助功能,更加容易欣赏。其实将拓片放大展陈是未来的一个有趣的玩法,我们可以将拓片做成六角或者八角灯笼,或者是其他各种有趣的形式,作为预展现场的一种有趣展陈方式。





今天篇幅实在有限,以下我们再为朋友们呈现这次【翦翦风】专场上两件六舟和尚的作品。


LOT5041

小绿天盦图象自制竹秘阁

清 六舟上人刻  

清道光十年(1830)

来源

钱镜塘(1907〜1983)旧藏

出版

《前尘梦影录》美术丛书本,初辑‧第二集,(清)徐康撰,页119。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着,王世襄编,2003),页53。

《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编,桑椹主编,2014),页250-251。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集‧下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童衍方编著,2016),页145、书前页彩照。

《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王屹峰着,2017),页52-55。

展览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6。

释文

「小绿天盦主庐山行脚。这个和尚胡不诵经胡不打坐。乃赤脚而行。一日日,一程程。望庐山而飞锡,借县瀑而涤尘,斯不失本来面目,写出平生。临海石斋郭叶寅题。」

「一心直上庐山路,铁鞋踏破锡杖住,世人那得知其故。六舟属何元锡赞,汤贻汾书」刻铭并款识

「六舟自制」篆书印款 

「小绿天庵图。西梅居士顾洛写于问春山馆。」

「浮游四海,归来兮,仍自在。庚寅(1830)夏日芾堂赞,问蘧书。」刻铭并款识

尺寸

长 38.2cm,宽 6.5cm,高1.8cm,重 152g

RMB 1,800,000-2,800,000


六舟(1791~1858)小像


六舟是一个特别能“玩”的和尚,释达受(1791~1858),俗姓姚氏,名达受,字六舟,浙江海昌(今海宁)人,清嘉道时期的金石名家,与阮元(1764~1849)、张廷济(1768—1848)、何绍基(1799〜1873)、戴熙(1801〜1860)、管庭芬(1797〜1880)、汤贻汾等知交甚契。阮元以“金石僧”呼之,名播海内,后世誉称“九能”,云其能兼能诗文、书、画、印、刻竹、装裱、鉴别古物、传拓古物全形以及修整古器并识读铭文等。


这件小绿天盦图象秘阁便是六舟上人手制竹秘阁精品,正面为“小绿天庵主庐山行脚”为同时期以擅长刻小像闻名的竹刻名家方絜所刻六舟和尚小像这件人物雕像和传统的竹刻偏重线条描绘完全不同,面容五官有着极为强烈的阴阳相见的立体感,传神写照,如见六舟达受其人。秘阁背面为六舟刻、画家顾洛所绘小绿天庵图,绿天庵乃是以蕉叶代纸练字的草圣、唐代书法大家怀素(约737〜799)出家修行和练字之所,怀素正是六舟和尚一生追摹的偶像有趣的是,正面的“小绿天庵主庐山行脚”图中,六舟右手上还握着一柄他的偶像怀素代纸练字用的蕉叶,锡杖上所挂的卷轴或许也正是他最宝爱的《怀素千字文》手卷吧。这件竹刻精绝之作同样在预展现场在背板被无限放大,令人赞叹。




LOT5040

清 六舟上人手拓 剔镫图 

清道光三十年(1850)

来源

孙鼎(1908~1977)旧藏

出版

《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编,桑椹主编,2014),页14。

画心│长26 cm,宽48 cm

总长│114 cm,总宽58.5 cm

RMB 1,200,000-1,800,000


六舟上人手拓剔镫图为六舟和尚手拓汉镫两图全形拓,西汉竟宁元年雁足镫,为汉元帝竟宁元年(33 BC)时所造铜雁足镫,称得上是一件名迹。六舟和尚完成全形拓后,画家友人陈庚(月波)缩摹小像于其上,将六舟形像置身于雁足镫下与底座上,趣味十足。“调皮”的六舟和尚将“剔镫图”完成后曾经赠送给多位挚友,但如今存世者已经寥寥可数,已知浙江省博物馆与上海图书馆各收藏一件,再者便是翦淞阁的这一件了。


在浙江博物馆所出的《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艺术中,便将其馆藏的六舟上人手拓剔镫图作为封面,可见该作品的地位。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8年6月14日-22日

地点:北京四季酒店、凯宾斯基饭店、新保利大厦云楼十层


翦翦风——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

拍品总数:56 件

拍卖时间:2018年06月19日下午18:30

拍卖地点:北京四季酒店B厅



【大象视界】第一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