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拍摄荷花才更有意境

 艺凡天下 2018-06-14

佛教世界中的观音菩萨常屹立荷花之上普度众生,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洁净圣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自从摄影机发明後,关於荷花的摄影佳作层出不穷,摄影人材辈出。

拍摄荷花,即使选择最美丽的部份印在相片上,其结果都比不上实景美,原因是直接照搬的拍照没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提炼。一旦摄影者对实景中的荷花进行细心地观察、品味及情感意会,并结合一定的摄影技巧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荷花是花亦非花,她是经过摄影者艺术创作的结果,她必定高於实景胜於实景,此种摄影手法我称之为“荷花意像摄影”。如何将荷花具像加主观性思维再现於作品中,主观性的荷花印象如何再现?大有文章可述。

主观性思维来源於何处?来源於平时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来源於我们对人类的深刻认识及丰富情感。所谓“功夫在诗外”,讲的就是此道理。

夏日炎炎,荷花红白粉紫正豔,荷叶婀娜多姿摇曳,微风带著清香扑鼻而来……此时身处其中主观性印象就易於产生。先入为主,人生第一次所见的荷花印象最深刻,日後看到任何形式的荷花,脑海中都会荡漾著清香。

神州大地都有荷花踪迹,想寻找荷花的灵感和神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有荷花的地方就有它。香港的元朗杨屋村、水尾村、南生围都是拍摄荷花的好地方。

当辛勤拍摄的荷花作品被他人赞美:“这荷花真漂亮!”充其量看者只是对实景花朵的赞美,而不是对摄影作品的赞赏。请不要失望,将荷花变为“意像”後,就不再有人只赞花朵漂亮了,而取代的评价之辞将会是美与不美。因为 “意像”荷花已具有了美学的内涵,达到了美学的高度了。此时的荷花已附著了拍摄者的主观情感,是经拍摄者“改造”後的荷花,已不再是实景之荷了。

关於荷花“意像”的摄影技巧,有法可寻:

第一:逆向思维法(或称反向思维)。成功的荷花摄影作品一般都是以花朵为主体,叶为宾体。但按快门前的构图考虑:以花托叶,叶是主体花是宾体。以叶托水,水是主体叶是宾体等等。这样逆向思维不易流於平俗。一幅佳作所有的物体都是相互依存的。

第二:构图诗意法。选择参差不齐,高低有律的或离群的荷花、叶,飘逸感易於浮现,残花败叶富有诗意,易生神韵。荷花“意像”摄影忌大特写,忌四平八稳,忌画不透气,忌没层次,忌无主次,忌乱七八糟,否则诗情画意难以浮现,飘逸不起来。

第三:呼应思维法。先定主题,如选择一花为主体,其他一切都要以一花为中心意倾花朵,不能各自为主貌合神离。

第四:环境衬托法。大面积荷叶衬托鲜豔荷花或残败荷花。利用池边植物(必须虚化)衬托荷花、叶,亦可以择水面或天空衬托荷花、蕾、叶、莲蓬头等等。

第五:环境渲染法。运用镜头功能溶化主体前後物体的形象和色彩,效果特别。用超大光圈或超长镜头容易达成。

第六:荷花半工意法。刻意的朦胧意境中出现一些清晰影像,这样就叫半工意法。用反射镜头最易达成。

第七:荷花写意法。刻意的模糊拍摄,不管拍摄有多糟糕,最基本给观者感受到荷花还是荷花。这样就叫写意法。写意分成功与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用多次曝光或慢快门一次曝光容易达成。

现在北京人几乎全民皆摄,处处可以看到大批手拿单反的爱好者!人们试图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加深审美情趣!眼目前正是荷花盛开之际,就此谈一下自己拍荷的感受!大多数爱好者手拿单反、大白炮却在池塘边徘徊顺着阳光拍荷花,拍出片子荷叶、荷梗纵横交错,阳光下的荷叶泛着蓝白光,过曝的荷花格外抢眼。

如何把荷花拍出新意来

方法一:

1.背景选择,不要透光或有强光照射,避免出现白斑。

2.背景与荷花差三级EV值以上。这样快门在主体受光后立即关闭,使背景达到黑色。

3.荷花本身色彩决定就比荷叶光亮许多,即使阴天、光比也大于周围环境。

4.如果想拍景深通透请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测荷叶。

5.测光用矩阵测光或花、荷苞占画面大部份,白花和粉红色的花需加EV值,不要过分相信测光

表测得的数值。

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清晨4-5点的第一道曙光照在荷花上时拍摄,是最好的光照条件,利用逆光更可拍出花瓣的透明晶莹剔透的感觉。

这是一张中午拍摄的荷塘,利用了荷花与周围环境感光差别下;

在强光照的主体曝光达到所需曝光量后相机即自动关闭快门,于是河面部分由于曝光不足而变得黑暗。这样就拍摄出了现在所看到的照片了。就是说光比大於1:3主体受光强於背景曝光量。

方法二:

晨拍:是绝大部分拍荷人的至爱。请晨,约五时至七时半的时段,经过一夜露水滋润的花瓣花蕾,珠光闪闪,晶亮诱人。这正是拍荷的最佳时机。如遇朝阳普照,那么低低的晨光会穿过蓬蓬荷叶间而映射至初放之荷花,令花瓣在逆光下烁烁生辉,光彩夺目,还有清晨采蜜的小蜜蜂……

不过初拍荷者应冷静地设法准确测光,着重表现晨光逆照下透明鲜亮的花瓣及其精美的细节与质感。并要注意准确对焦,学会用手动对焦把精彩的花瓣质感、露珠清晰地表现出来。

夕拍:傍晚太阳下山前约90分钟,这也是拍荷人喜欢选择的时段,虽然此时荷花大多已稍为收拢闭合,但花蕾此时已耐不住沉寂、欲展芳华。美丽的夕照,暖暖的色调,温馨可人地笼罩着整个荷池。还不时看见一些红蜻蜒恬逸地停留荷尖上。这特殊的美景。拍荷人都喜欢采用侧逆光将其表现一番。须注意的是,傍晚的荷叶已被曰晒得芳容尽损,故夕拍时应避开干竭无光的荷叶。

一、取景构图:这是拍荷人最关注的问题。在举目“接天荷叶无穷碧”的大场景里,如何从中寻觅较理想的局部景物, 经取舍而形成较合理的构图,这是基础而又考究的课题。拍荷最讲究简洁!画面构成要简洁,色彩分布要简洁,明暗对比要简洁,光影组合要简洁……成功的荷花创作是容不得杂乱无章和主次不分的!这是拍荷人的取景概念。至于构图法则。我认为拍荷构图无定法。必要时,你可以将主体置于四平八稳的对称,又可以O.618 的黄金分割法。心血来潮的话,你可以拧歪相机,令垂直的荷柄作倾斜状,使构图宣于动感与变化。关于构图法的速成,笔者建议初涉荷人多读些写意花鸟画及现代平面设计构成之佳作,必能领悟其中奥妙。

力求表现一种意境,方不失高雅!二、色调构成:若以黑白拍荷,较易处理其终极的黑白灰影调。但现实中人拍荷好“色”,荷塘色彩繁杂就较难控制了。弃乱求简,为拍荷人处理色调的主要准则。在色调控制中,尽量避开背景中出现的杂亮色块,以免破坏主体的表现及色调的统一。

三、画意诗情:我国的荷文化与古诗词、书画艺术于公元伊始便相伴共存,所以今天我们拍荷而融入国画的布局经营、书法的线条交错、诗词的简练意境是有历史根源的。若要令自己的荷作富于文化内涵又与众不同,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 多读些古诗词和书画作品,领悟和吸收其精华,待到拍荷时,才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方法三:

拍荷花尽量不要全拍,荷花要犹抱琵琶半遮脸才有情调。而且尽量使画面干净。最好用长焦取景。这样更易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完美!

摄影网有人对摄影技术水平做出了很经典的总结,说得是:“一流水平玩头脑,二流水平玩技术,三流水平玩器材”。仔细想一想是很有道理的,摄影不是简单地对自然界对象的“复制”,而是一种艺术思维创作,这种思维靠的是像机后面那个头脑。

手中有像机的人都想拍出人人喜欢的好作品来,可以肯定的说;若不经思考则绝不会达到其理想的拍摄效果和目标的。

摄影的学问是用光的学问,这是摄影技术的本质性问题。摄影用光中逆光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正因之复杂才更有玩头。如能运用好确实会使照片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效果。逆光可使被摄对象产生较强的影调反差,黑背景对于半透明的植物和花卉其透视性也会起到明显的反衬作用,突显出枝叶花瓣脉络及纹理,加之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表现出许多纤细之处的细节。

我们利用的就是这种高调与暗调的强烈对比;使主体在达到正确曝光量控制,迫使背景曝光不足产生黑背景,使背景过曝,出现高调白色背景。

希望此时谈点心得会对大家拍摄荷花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