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天眼领先世,而这一天,天眼之父南仁东却没能没看到

 小黑爷爷 2018-06-15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有一口内直径约500米的'大锅'。这口大锅是一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被称为'中国天眼'。 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当然,目前的FAST还处于调试阶段,在未来'中国天眼'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

FAST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他的建成,对于未来的中国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其建设将推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它的建设与运行将促进西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提高约10倍。如果天体在宇宙空间均匀分布,FAST可观测目标的数目将增加约30倍。与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顶角的工作极限,限制了观测天区,特别是限制联网观测能力。

可以预测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并将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课题,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

这一次,中国在射电望远镜这一领域真正意义做到了领先世界。可惜,这一天,有个人没能看到,他叫南仁东。

他从1994年便开始主持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包括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到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他用了23年时间,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他本是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回国的二十多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建造中国自己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最终寻找了这个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能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的窝凼。

为了立项,为了筹钱,他四处奔波,像个推销员一样到处推销自己的项目。他用了10年,最终他成功了,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在工程建设前期,每项重大的工程进展,他都要亲自到工地部署。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伸缩,而FAST需要200万次的伸缩,是他自己提出的特殊工艺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一生智慧。

然而,当'天眼'成功睁开了它的眼睛,向世界展现它的神奇的时候,南仁东却倒下了。北京时间9月15日23点23分,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其实,在中国崛起的路上倒下了无数像南仁东先生一样的科研巨匠。

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选择献身祖国的材料事业,逝世后将遗体捐赠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女士。她与钱三强一起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又独自发现了铀核的四分裂,成就堪比诺奖,却生活俭朴,不搞特殊待遇,86岁高龄还坚持上班。

……

他们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却没能看到祖国的鲜花洒满大地,令人惋惜。

但感谢这些人,是他们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他们为的不是功成名就,他们甘愿做奠基石,为的只是让中华崛起,让巨龙腾飞,为的是那让每个华夏儿女都铭刻在心的两个字——中国。

请记住这些默默奉献的'南仁东们',他们的荣耀由我们来守护。

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