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最多,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4个部位出现皮疹,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血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和臀部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健康处方: 1.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他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及时清洗双手,并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口鼻,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立即洗手。 4.儿童用过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 5.尽量减少儿童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6.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7.患病儿童应留在家中,直至退热及红疹消退、结痂后才能上课。 8.发热患儿禁止自行给阿司匹林退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