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抱怨初二的中等生哪儿去了 两极分化严重 要么很优秀,要么很烂 这就是可怕的初二现象 “悬崖边”的初二孩子 01“悬崖边”的初二孩子,令父母抓狂 接触过城里的家长,有网络的,有真实面谈的,都非常苦恼,初二的孩子,真令父母头疼啊—— 女孩子夜不归宿,男孩子通宵达旦在外玩游戏,奇装异服,纹身,抽烟,喝酒,赌博,手机不离手,脏话连篇……没有一点学生的样子! 农村的初二孩子也很不省事,在下乡的家访中,家长学校座谈中,了解了很多初二孩子的家长的苦恼—— 娃和你说不到一块去,不交流,犟得很,说啥就是啥,一天到黑净惹事,经常去学校为孩子的事情赔不是,这娃到底是咋里,真后悔生这个孩子了…… 02“悬崖边”的初二孩子,令老师苦恼 我接触过更多的乡村初中孩子,初二的闹得最凶,校服上写满字,走路疯疯癫癫,都热衷手机游戏,烟蒂烫胳膊,男孩女孩早恋最多…… 老师都抱怨,初二的孩子谎话连篇,顶撞老师,不服管教,最难管理,学习一塌糊涂,班上的学生初一还乖乖的,初二判若两人…… 班主任老师最苦了,学生事出不断,翻墙外出上网,破坏公物,晚上玩手机,白天睡大觉…… 03只要不学习,学生都快乐 在学校的多次社团活动和运动会中,我都认真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学习的兴趣不高,这说明学生对社会性活动感兴趣。 我在多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和学生交流,也表明学生对这种社会性活动的参与性高。 在初二的学生中尤为明显,只要参与一些活动,特别爱表现,显示自己能耐,特别在异性面前表现。 曾经有一次,几个心理辅导的孩子做绘画治疗,都愿意打扫卫生,也不愿学习…… 04性心理问题别大意,让孩子“安全着陆” “悬崖边”的初二孩子要么优秀冲锋登顶,要么厌学跌入低谷,怎么回事? 三大主因: 一是心理上进入“断乳期”,自以为是,“我是真正的大人”,把一切都看穿了,这是认知上的问题,厌学的根源。 二是生理上的变化是导致性心理的猎奇基础,凡事性问题方面都很好奇,感兴趣。 三是对人际关系感兴趣,最爱参与社会性的活动,爱在异性面前显摆,不爱学习。 青春期的初二孩子,性心理问题别大意,家长和孩子多参加一些专家讲座,或者“性心理夏令营”,对孩子最好,让青春期的孩子安全着陆! 05想弯道超车,唯有初二 初一是基础,最好早早接受性心理教育,初二要让孩子“安全着陆”,好好度过青春期,初三高一就是稳定期。所以,要想弯道超车,初二是重点。 古话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一生中有两次重要的“叛逆期”,一个就是三岁多,另一个就是初中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是难管,但是上天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06把孩子当“大人”,推出去 一是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凡事多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 二是把孩子当“大人”,推出去。这点很重要,一些家庭的事情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参与,把孩子当“大人”,一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拿主意。 三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在社会中感悟,认知,不断的总结,认识自己的“幼稚”,不断历练。 四是不说学习,不催孩子,“欲擒故纵”,但在事中不断的让孩子成长,反而取得更好效果。 07早恋、手机问题,有方法 一是让孩子早点认识性问题,千万别“欲盖弥彰”,越是这样,孩子越好奇。 二是早恋问题,正确引导。心理学上有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现象,不要过分逼孩子,反而把孩子“逼上梁山”,真正堂而皇之“恋爱”了。开始,孩子早恋只不过是好奇,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而且早恋的孩子说明孩子的人际关系方面擅长。 三是手机问题,家长要给孩子做正面榜样,不要自己一刻都离不开手机,反而教训孩子,被孩子狠狠的“呛了回去”。 四是多陪伴孩子一起看手机,多看电视新闻,一起看电视剧,了解孩子的乐趣,多交流。 五是手机上瘾不好戒,慢慢和孩子设定时限,制定共同计划,陪孩子一起戒手机瘾。 (原创,文艺,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