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一旦“小草”枯萎,“土地”则失去保护,接着“水土”慢慢流失……

 cxag 2018-06-15


  “王医生,我一直有慢性胃炎,之前被查出来是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每次治完都说已经清除,但是过一段时间,细菌又死灰复燃,半年后出现了萎缩性胃炎,我该怎么办?”上周五,家住越城区城北桥的乔先生来到震元堂总店,慕名向来自杭州的中医专家王悦博士求助。

  王悦表示,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都市人群,易受胃肠疾病的困扰,其发病率高,发病时间长,且近年呈低龄化和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同的胃部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综合性症状,这些综合症又各有其独特的病因,而大多数患者对胃病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盲目用药延误治疗,治疗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

   “经研究发现,在60%~9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王悦告诉我们,此外,诸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胃黏膜长期受损后果很严重,一般情况下胃黏膜受损能及时自救修复。但如果上述的损伤因素太过,如饮酒时间太长、量太大,反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等,胃黏膜就会产生慢性的炎症,结构和功能慢慢地发生变化,发生慢性胃炎,甚至癌变。”王悦解释说,健康的胃就好比一块良田,绿草就似胃黏粘膜的上皮,可抵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湿润的泥土就好像胃黏膜的固有层(含胃底腺),可吸收水分、阳光、营养物质等。如果外界环境恶劣,酸雨、冰雹、垃圾、废渣等经常侵袭这块土地,绿草(胃黏膜上皮)就会逐渐枯萎,直至死亡。


  王悦提醒说:“一旦小草(胃黏膜上皮)枯萎,土地(胃底腺)则失去保护,损伤因子进一步侵蚀土地深部(胃底腺),水土慢慢流失(胃底腺的萎缩消失)(这一阶段相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肥沃的良田渐渐地被沙子、石块(小肠黏膜、大肠黏膜)所替代,良田变成荒芜,不仅不能再供养我们的机体,荒芜的大地随时有可能被沙漠(异型细和胞)所代替,最终可能发展成不毛之地(即癌症)。这就好似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一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的发展规律。”


  “乔先生从浅表性胃炎、反复幽门螺旋杆菌,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HP阳性。望闻问切后,该患者属于肝胃不和、湿热瘀阻,治疗宜调和肝胃、清热化湿祛瘀为主。药用川楝子、延胡索、莪术、甘松、白花蛇舌草等,建议服用三个月左右,再进行胃镜复查。平时饮食宜质软、易消化,戒烟、酒。”王悦说。

  王悦还表示,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可逆转。因为萎缩性胃炎伴随肠化,局灶性的和轻度的,癌变危险概率很低。即使是中重度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患者,只需做到生活习惯的改善、中医中药的干预、定期胃镜检查就可以了。临床观察发现,不少不典型增生同样可以逆转;萎缩性同样本身也可以逆转。


  临床数据表明,通过积极应用中药治疗,3个月的病理恢复正常的比例约4/5。换句话说,10个病人有8个经过服用3个月的中药能够恢复正常,其他的1/5经过更多时间的调理治疗,还是会进入好转的队伍。



来源:绍兴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