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乳腺疾病
2018-06-15 | 阅:  转:  |  分享 
  
(二).化疗:(chemotherapy)手术后化疗以后,凡腋窝有转移者,五年内将有2/3病人出现复发,如受侵淋巴结达4个以上,则复
发率更高,提示在手术时,已有血运的播散。术后早期,联合化疗指征:浸润性乳癌伴有腋淋巴结转移者腋淋巴结阴性但有高危复发因素
者:肿瘤>2cm;组织学分化差;ER和PR(-);S期细胞高;异倍体肿瘤;癌基因C-erbB-2有过度表达者CMF方案:环磷
酰胺―氨甲喋呤―5-Fu。(三).内分泌治疗:(endocrinotherapy)激素的治疗与
病人年龄、尤其是否绝经有很大关系。把月经中止后1年作为绝经前与绝经后的分界线。绝经前――绝经措施、卵巢切除或X线照射卵
巢以达到抑制乳癌及转移灶的目的。雄激素对骨骼转移较为满意
。ER(+)者对激素的治疗效果好,可用Tam
oxifen进行治疗。绝经后5年以上――雌激素,乙烯雌酚2~5mg
Tid,2月效果明显,维持12~18月。
(四).放射治疗:(radiotherapy)放射治疗仅次于手术。用于术前和术后,现在术前
放疗已淘汰,而术后放疗效果较好。指征:主要适用Ⅱ期以后的病例术后病理证明有腋中或腋上淋巴结转移者阳性淋巴结占淋巴结总数1/2
以上或有4个以上阳性胸骨旁淋巴结阳性癌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术后,特别腋窝淋巴转移者单纯放疗效果不满意。乳癌
breastcancer乳癌是女性最常见肿瘤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男性占全部乳癌1
%。一.病因发病二个高峰期:?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45~49岁与肾上腺皮质产生雌
激素有关。?60~64岁与肾上腺皮质产生雄激素有关。2.E1(雌酮)有明显的致癌作用;E2、E3则有抗癌作用。
3.与月经、生育和哺育的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未生育、晚生育或未哺乳的乳癌发病率高。4.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
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5.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有争论,多数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
型增生者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6.其他:营养过剩、肥胖、脂肪饮食,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北
美、北欧地区乳腺癌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而低发地区居民移居至高发地区后,第二、三代移民的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二.病
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癌;早期、预后好2.早期浸润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属早期
预后较好3.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分化较高,预后尚好4
.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髓样癌、硬癌、腺癌、单纯癌等;分化低,预后差5.其它:罕见癌三.转移途径1
.直接转移: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等。2.淋巴转移:(四个输出途径)⑴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
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左)或右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远处转移。⑵向内侧→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如上途径
→静脉。⑶两侧乳房间在皮下的交通淋巴管→从一侧乳房转移到对侧。也可通过逆行转移至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⑷乳房
深部淋巴网→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肝脏。3.血运转移:可以经上述途径进入静脉,也可以直接
侵入血循环。主要是肺、骨、肝四.临床表现最多见乳房的外上象限(45~50%),乳头、
晕(15~20%),内上象限(12~15%)。1.乳房肿块:早期为无痛性,单发小肿块,质硬,
境界不清,不易推动。2.乳癌局部体征:⑴癌肿处皮肤凹陷:侵及
Cooper’s韧带,“酒窝征”
⑵乳头内陷和乳头偏位:
⑶“橘皮样”改变:肿瘤侵及内
皮和皮下淋巴管所致。3.侵及胸筋膜、胸肌、肿块固定:4.远处转移:⑴腋窝淋巴结肿大,可
以引起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对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⑵肺转移:胸痛、气急。⑶肝转移:肝肿大、黄疸。5.二种特殊乳癌:
⑴炎性乳癌:①年青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②乳房如同急性炎症,无明
显的肿块,肿瘤在短期内侵及整个乳房,患乳
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③转移早而广,
预后极差。⑵乳头湿疹样乳癌:①乳头呈湿疹样改变、皮肤发
红、糜烂、潮湿,继而乳头
内陷、破损。②乳晕深部扪及肿块。
③恶性度低,转移慢。行乳癌
根治术。五.辅助检查(一)活组织检查:针吸细胞检
查;切除活检;术中快速冰冻(95%以上),
蜡片(不可取,有转移)(二)X线检查:(1)乳房平片:致密、不规则,
毛刺状阴影。
(2)乳房干板照像:有边缘效应,
准确90%。
(3)乳管造影:诊断乳管内病变。(三)皮肤温度测定:液晶热图像‘恶性肿瘤的糖酵
解增高,高于正常组织温度,
>1.50C以上怀疑。(四)乳房红外线检查:六.乳癌分期(国内)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
;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Ⅰ期:癌瘤≤2cm,与皮肤无粘连,腋下淋巴结(—)。Ⅱ期:
癌瘤>2cm,≤5cm,与皮肤有粘连,腋下淋巴结(十)。Ⅲ期:癌瘤>5cm,与皮肤有粘连,
有溃疡形成,锁骨下与胸骨旁淋巴结(+)。Ⅳ期:癌瘤与胸壁固定;锁骨上及远处淋巴
结转移。六.乳癌分期:T(原发癌)NMT0:原发癌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长经≤2cmT2:癌瘤长经>2cm,≤5cmT3:癌瘤长经>5cm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
;炎性乳癌六.乳癌分期:TN(淋巴结)M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可推动N2:同侧腋窝肿大
淋巴结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有同侧胸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六.乳癌分期:TN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六.乳癌分期:TNM0期:TisN0M0Ⅰ期:T1N0M0Ⅱ期:T0~1N1M0,
T2N0~1M0,T3N0M0Ⅲ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Ⅳ期:包括
M1的任何TN七.治疗原则有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放疗、激素、化疗、中药,最佳的方法是早期的手术治疗,余为辅助治疗。手术
治疗的适应征:临床分期的0、Ⅰ、Ⅱ及部分Ⅲ期的病人手术治疗的禁忌征:远处转移、全身情况差的病人首先考虑肿瘤的根治,其次考虑外观
和功能(一).手术治疗:第一期乳癌可采用保留胸肌的简化乳癌根治术/经典根治术,如病理报告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可手术后追加
放疗。第二期行经典的乳癌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的数目、范围、病理类型而决定加用放疗;胸骨旁→扩大根治术。第三期可选择适当病
例行姑息切除,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或全部放疗。第四期以内分泌、化疗、中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有晚期征象和
炎性乳癌、或妊娠、哺乳期的乳癌应视为手术禁忌症;少数肿瘤破溃者可行姑息性单纯乳房切除术。乳癌根治术(radicalmaste
ctomy)皮肤切除:距肿块3cm以上手术范围:上:锁骨下:腹直肌上段外:背阔肌前缘
内:胸骨旁或中线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和锁骨下淋巴结间臂神经2.乳癌扩大根治术(extensive
radicalmasteectomy)手术有以下范围:乳癌根治术胸廓内动、静脉切除及其周围淋巴结清扫3.乳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radicalmastectomy)术式一: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癌根治术术式二: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癌根治术,不能清扫腋上组淋巴结4.全乳房切除术(totalmastectomy)手术范围: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胸大肌筋膜适用于:原位癌微小癌年迈体弱不宜行根治术者5.保留乳房的乳癌切除术(lumpectomyandaxillarydissection)完整切除乳房肿块及其肿块周围适量的正常乳腺组织,切片检查确保切缘无肿瘤残留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加强辅助治疗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