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系列】小小紫砂壶在国际赛事上连中三元 时隔百年人气不减

 书页无卷 2018-06-15

   本期将为您讲述“紫砂十大经典器型”第二款《掇球》的前世今生故事,为何它能从众多壶型中脱颖而,又凭什么能在国际赛事上连夺三元,在这里将为您一一解开。

  【候选理由】看尽花开花落,历世经事变迁,一路走来,掇球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心,用含蓄内敛的姿态,清秀简练的造型,赢得了一代代人的喜爱。正是这样质朴的技球壶,却在数百年的传承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周正端庄,诠释着东方素有的神秘气息。

  掇球壶,被誉为紫砂圆壶中最为优秀的款式之一,也是每一位制壶艺人在圆器学习中的必修课。掇球,意思为堆叠起来的球形。壶身是一个大球,壶盖是一个半球,盖钮又是一个小球。这样三球堆叠,既突出了“掇”又表现了“球”。加上线条柔和的壶把,小巧圆润的壶嘴,使整个掇球壶比例协调,节奏鲜明。

  在传统的紫砂壶形中,掇球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涉及到了许多的“美学”理论,非常的难做。简单的来说,美学就是用方法研究美的集合与共通点。比例、平衡、气韵、节奏、对比、连贯、协调、呼应这些元素的运用,要在一件作品中能融会贯通,确实是不简单。

掇球形体主体均衡美

  形体主义平衡美

  形体的视觉比例匀称总能给人带来好感,这种几何学上的比例,我们的制壶先辈虽然说不出道道儿来,可他们知道必须这样,否则的话,这壶做出来就太丑了。

掇球把虚实比例的美

  把虚实比例的美

  该壶是利用了黄金分割法将纵、横进行合理配置,让人看了拙中见巧,具有黄金律关系的壶颈与壶盖座落在具有黄金律标准的形体上合情合理,视觉产生好感是当然的。

掇球壶体黄金分割比

  壶体的黄金分割美

  壶身与壶口的关系不但影响着整体视觉美感,也影响着使用美感,图中E1为壶口最大直径,E2为壶体最大直径,两者比例关系近似0.618黄金律比例关系。

大亨掇球

  大亨掇球

  目前有详细记载,最早制作掇球壶的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壶名工邵大亨。清代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中云“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乡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内,现藏一把大亨掇球,正是其代表作品。这把茶壶壶身浑圆硕大,曲线优美,好似一位谦谦君子,温文尔雅。这里还有一把颇具特色的掇球壶,这把通身光亮的掇球壶与邵大亨的掇球虽只有一窗之隔,却体现着不同的味道。与大亨的作品相比,虽少了几分飘逸,却也多了一丝凝重。而这把茶壶的作者,正是邵大亨的同乡,清代著名制壶艺人邵友廷。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

  邵友廷的作品,从整体壶型上看,更贴近于球这个造型。相较于大亨掇球,他在壶身部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肩部特征,将颈部也拉高了少许,加大了壶盖部分的分量,同时他还将当时的时代特色深深地印在了作品之上。清代中后期,随着通商口岸的发展,紫砂壶外销贸易量与曰俱增。外销的紫砂壶,通常在烧成之后对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身处这一时代的邵友廷,也许是一时兴起,也给自己的掇球壶画了个淡妆,成就了这把掇球史上颇具特色的抛光掇球。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百业凋敝,在那段依稀还能嗅到辛亥革命硝烟味的岁月里,艺术品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掇球壶,却在这个时代迎来了一次巅峰。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

  1910年,为了奖励农工,振兴实业,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南洋第一次劝业会”。该次展览中,江苏宜兴阳羡陶业公司和宜兴物产会选送的两批紫砂陶器均获大奖,其中就有掇球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选送的掇球壶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并荣获金奖。在随后1933年的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上,掇球壶再次获奖。至此,小小掇球已连中三元,它不仅赢得了国人的喜爱,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程寿珍

  说到这三把掇球壶的作者正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程寿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养父正是抛光掇球的作者邵友廷。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程寿珍一生最为擅长的也是掇球壶,他在掇球上造诣之高,甚至被誉为近代掇球第一人。而那三把在国际赛会上获奖的掇球壶,都是出自他之手。

寿珍掇球原作实物图

  寿珍掇球原作实物图

  寿珍掇球,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度创新。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次放宽,壶颈拉高,显得整把壶精神充沛。壶盖呈饱满的半圆球。盖滴圆珠也适度放扁,在视觉上让壶盖的张力充分展开。嘴流增加了曲线的弯度,壶把飘逸舒展,形成了一个“耳朵”状的优美曲线空间。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秀美醇和。钮、盖、身在视觉上形成了三“球”重叠之势。从种意义上来说,寿珍掇球的球体概念是这三代作品中最为明显的一款。

  在经历了那段辉煌岁月之后,掇球壶已是家喻户晓,他被称为圆壶器型中的典范。艺人们将制作掇球壶看成一种学习和挑战,发展至今,掇球壶更是有了众多的新姿,掇球的今生故事仍然在继续,在每一个紫砂艺人手里传承发扬。

  孙跃强《掇球》 编号:52846

  赵利娟《大红袍掇球》 编号:26866

  陈正初《掇球》 编号:43127

陈鸣远 蒋蓉 水洗水丞 掇球壶 邵友廷 程寿珍 责任编辑:紫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