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常的习惯,你们最近应该会看到影单猫来一期六月新片的瞻望影单。 但这一次,影单猫开开心心准备去看看这个月有哪些新片上映时。 看着看着,影单猫哭了。 六月有什么片子?影单猫不想罗列,直接给大家看看影单猫的同行们是怎么说得吧。 哎。 既然新片没什么好推荐的,那影单猫干脆推荐大家一部经典老片吧。 这部电影,正好是30年前的昨天上映的。 它是一代电影大师的开山之作,其中的某些经典台词和桥段,至今都还被广为流传。 更重要地是,在影单猫看来,它被许多人都低估了! 这部电影,就是王家卫人生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 一部“全新”的老片 别看今天,《旺角卡门》这部电影已经算是三十岁高龄的老片了。 但在当时的人眼里,这可是一部从导演到主演,都新到不能再新的片子了。 1988年的王家卫刚到了而立之年。 在此之前,他是个写过十几部电影剧本,却几乎没几部大热的穷编剧。 好在一年前,他和自己的好基友刘镇伟一起合写的两部无厘头鬼片卖得挺火,让他稍微有了些名气。 但人们对他的认可也仅限于,哦,刘镇伟的小弟啊,拍拍无厘头喜剧也许还可以。 1988年的刘德华,给人的印象,还是那个在TVB拍电视剧的五虎之一。 电影倒是拍过几部,但无一例外,都是些烂片。 而且在这之前,刚刚因为合同原因,被雪藏了整整两年。 搁今天看,当时的刘德华就是个典型的流量小生。 1988年的张曼玉,提起她,人们给的评价就更直接了: 花瓶。 这个其实出道已经有四五年的女孩,在拍《旺角卡门》时,还会因为紧张和生涩,导致台词都背不熟! 这堆主创里,最有观众缘的,大概就剩我们的歌神学友哥了。 可人们认可的,也只是他的歌而已。 演技怎么样?不知道。 但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伙在当时看来极不靠谱的新人,居然真的成就了一部华语影史上,最为璀璨的经典! 它有的不止是一张全民表情包
因为有张占据了表情包界半壁江山的表情包,正是来自这部电影。 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贼眼熟? 但影单猫必须得说,这部电影本身的故事,可比这张表情包精彩多了。 它被墨镜王的影迷称之为:墨镜王唯一把故事说明白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处女作里,你能看到王家卫后来许多电影风格的雏形。 《重庆森林》里的求而不得,《东邪西毒》里的江湖宿命,还有那些略带隐晦的意象.... 这些后来王家卫电影里的灵魂,早就在《旺角卡门》中碰撞交融过。 让这部电影既像王家卫,又不像王家卫。 和那时的很多香港电影一样,《旺角卡门》有两个男主角。 阿杰,是一个典型的江湖人。 对兄弟,他义薄云天。 乌蝇是他唯一的小弟,为了他,他连命都能豁出去。 对敌人,他好勇斗狠,猛到一群人也压不住他一个人的气势。 对待女人,他却是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视女人如衣服,心大到连女友跑去堕胎都不知道。 一气之下,相恋7年的女友和他分手了。 巧的是这时,阿杰的一位远方表妹阿娥要来香港看病,于是就借住进了阿杰的家里。 这个会烧好一桌子菜等自己回来吃的表妹,这个会帮自己清洗染了血的衣服的好姑娘。 第一次让阿杰这个浪子,体会到了家的感觉。 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但阿杰知道自己是个古惑仔,他不敢,也不能去表白。 他本想金盆洗手,带上阿娥去过些平淡的日子。 但偏偏他那个不安分的小弟乌蝇,此时又捅下了一个天大的大篓子。 为了这个情头手足的小兄弟,阿杰让乌蝇和自己,都卷进了更大的麻烦,甚至是悲剧里。 绝对被人们低估的作品! 这部当年一举冲到了台湾金马奖的电影,豆瓣评分只有7.6。 虽然对于大多数华语片而言,这个分数已经不低了。 但影单猫还是得说,它绝对被低估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王家卫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啊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 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得时候。 青年人的漂泊与无根,是贯穿王家卫大部分电影的一个母题。 但将这种居无定所,这份无所依据拍得最好的,一定是这部《旺角卡门》。 因为拍这部电影时的王家卫自己,就是一只无脚鸟。 从编剧跨行导演,从商业片跨界文艺片,此时的王家卫,其实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迷茫。 也正因如此,他才更能体会到那份无助与无根。 仔细去看《旺角卡门》,你就会明白,它拍得根本不是什么爱情片,也不是什么古惑仔电影。 它用阿杰和乌蝇这两个人,拍出的是所有年轻人,在踏入社会时所面临的问题。 阿杰代表着谁? 他代表的是选错了自己人生方向的那一类人。 虽然作为一个打手来说,阿杰够狠,够凶,少年时代一战成名。 但很明显,他不适合做古惑仔。 否则也不会混了那么多年,没钱不说了,手底下永远都只有乌蝇一个小弟。 事实上单从电影来看,你也很难认为他真的热爱自己的这个身份。 从他面对阿娥时的态度就能知道,他并不认可自己古惑仔的身份。 他想过离开,但又离开得不坚定。 斩不断理还乱的人生观,注定了阿杰最后的悲剧。 和阿杰相比,乌蝇可以说是一个更没有实力混黑道的人。 既不能打,又不努力。 但他比阿杰强在,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有梦想,想做大哥,想在道上扬名立万被万众瞩目。 但他想得不是脚踏实地,而是渴望一夜成名。 于是,急功近利的乌蝇,最终给自己的成功,选了一条最危险的路。 可以说,乌蝇代表的是最多的那一类年轻人。 他们过得平庸,却不甘于平庸。他们梦想成功,却又不肯脚踏实地。 乌蝇的悲剧在于告诉我们: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一腔热血。 但空有一腔热血,是没有用的。 浮躁,是几代年轻人的致命伤。 而相比起戏里阿杰与乌蝇的警醒,戏外的王家卫,反倒更像是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明明可以跟着刘镇伟一起去做那些赚钱的喜剧,但王家卫还是用一部《旺角卡门》,找对了人生方向。 而在那个拍一部电影最快只需要7天的电影环境下。 这位墨镜王,却足够耐得住性子,花两年,五年,甚至八年去拍一部电影。 阿杰与乌蝇,就像是那时的王家卫,给自己列下的两个反面典型。 他们,让这部电影不再像后来的王家卫电影那样虚无缥缈。 而是有了明显的意义,那就是告诉我们: 一定要找一件这辈子都喜欢做的事业。 任何事情,做久了都是枯燥的,而脚踏实地,比什么都重要。 戏里戏外,这位墨镜王都给足了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