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孩子,对父母是一边感恩一边仇恨(值得深思)

 茂林之家 2018-06-15
多少孩子,对父母是一边感恩一边仇恨(值得深思)

文 / 茄子老师

案例一:

2032年,她刚毕业,就失业了。

她生于2010年,中产阶级家庭,父母每月3万房贷,省吃俭用,让她上了贵族学校,每年学费12万。

从3岁开始,每个假期,父母就会带她去国外旅游,特别是美国,因为父母想让她开阔眼界,计划长大后在这里读商学院。

小学进入民办,课后上了奥数、英语等辅导班,每周末还有钢琴、马术、击剑兴趣班,每门课学费都超过2万元。隔壁同学报的是围棋和手工艺制作,妈妈说格调不高,没什么用。

初中毕业,父母帮她联系好美国私立高中,4年学费和生活费200多万。暑假回家,想和同学打几盘游戏放松下,妈妈说不能浪费时间在不相干的事情上。

妈妈说她是个碎钞机,本可以有个弟弟或妹妹的,但为了集中精力和财力,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妈妈还告诉她,只要按照她的计划,严格执行,长大后,她就可以变成一个印钞机。

到了大学,正如妈妈计划,她上了美国前50的学校。

多少孩子,对父母是一边感恩一边仇恨(值得深思)

这时,中国GDP已经超过美国,妈妈想让她毕业回国。虽然,美国签证,她这样条件的中国学生已经很好拿了。

她回到国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未果。她不可能一下子进入高级管理层,99%的金融交易员已经变成人工智能,基金经理,投资顾问,80%已被人工替代,剩下20%,就是百里挑一留下来最拔尖的老员工,公司还在裁员,很少招新人。

妈妈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人工智能。

总结

其实早在很多时候,很多机器已经开始取代了人工的劳动力。只是妈妈过于关注她的学习,聚焦于和周围孩子的竞争,没太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

每个当家长的,总想把认为最好的给孩子,精心帮他们规划好一切,但若每天只纠结于眼前的棋盘,功利性的去衡量孩子做一件事情值不值得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的未来就处于一个被动状态了。

功利性的教育,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眼界和心胸。

因为在某个方面,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最终造就人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功利性的目的都是短视的,当孩子习惯做一件事情只为了某个目的的时候,她的眼光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来统揽全局,发现新事物,也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更不会投入热情去专研了。

案例二:

50岁的刘某,已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教学成绩突出,一路破格提升,39岁就已晋升教授,成为了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和中层干部。

爱人梁某是公务员,如今身居高位,夫妻两的事业和成就让很多人羡慕甚至嫉妒。

1984年,生下女儿,取名雯雯,刘某就对丈夫说,咱们家的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家的优秀。

然而,女儿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睛,1岁7个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跑了,她却还站不稳。除此之外,语言发育也比别人缓慢。雯雯的表现,让留某很窝火。

最让刘某失望的是,自从雯雯上小学后,每次考试基本都是及格边缘。为了让女儿聪明起来,各种补习班,保健品。最终孩子成绩没有上去,反而人变得早熟起来,但刘某还是没有停止她对女儿“优秀工程”的打造,业余时间排的满满的,还请各种一对一家教。

当然,请家教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小学5年级期末考试,雯雯破天荒地考了个第一名,被老师成为班里半路杀出来地一匹“黑马”,去参加区智力竞赛。可结果居然一次抢答器都没有按上,因为还没听懂题目,其他人已经知道答案了。

后来雯雯回想这事,感慨万分,在日记中写道:我反应慢,在团队中总是拖后腿地一个,但是妈妈总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她总觉得基因遗传,我怎么可能不聪明呢?妈妈地不理解,我很累。

到了初中,妈妈用尽家里所有积蓄,为雯雯请了名师家教,到了最后被训练成只要一看题前半部分,就能知道解题思路的能力,所以,每次考试都是并列前茅。

多少孩子,对父母是一边感恩一边仇恨(值得深思)

就这样在妈妈一路的打造下,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雯雯考入了中国法政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大学的生活为雯雯开启了另一扇窗,她希望没有妈妈的安排,可以尽情享受大学时光,可现实扑灭了雯雯所有希望,一学期结束,她是全班唯一一个高数没有及格的人。

于是,雯雯的大学生活过的依然如以前,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她在日记力用“可怜”来形容自己妈妈:“聪明妈妈生了一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

毕业散伙,雯雯喝着酒说:“毕业了,我最高兴的就是可以不用学习了。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累的我都不想活了……”

参加工作,刘某脱了各种关系,将雯雯送进了一家专业海事律师事务所,师傅非常严格,雯雯工作还是屡出错。回家跟妈妈说自己真的无法胜任。可刘某冒火三丈:“你堂堂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才工作一天,就说这样的话,不觉得丢脸吗?”

像往常意义,雯雯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服从妈妈的安排。

年底,事务所举行年会,大家都展示出自己的才艺,但当点到雯雯的时候,她尴尬站在台上,最后以背一首唐诗解围。从此,变成了公司可有可无的人,她再次想到离职,想去乡村小学当一名教师。

妈妈再次打断她念头:”留在一个好单位,你才可以找一个好对象。”

终于一个下午,雯雯从单位21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留下一封邮件: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这些文字,让刘某久久不能平静,接受采访时,含泪说:我把家丑外扬,只是想用女儿的生命来警惕其他家长。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只短树枝,而我偏偏要她够那不属于她的高枝,结果她从高处摔了下来。回头想想,我们不就希望她幸福吗?她不幸福,什么成绩,名校其实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总结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功利性教育失败的典型代表,或许,我们家长要是能换个思路想问题,不要光想着让孩子垫着脚尖够上线,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眼中的精英,更要保住孩子的底线,让孩子能在成长中,留一点自己的个人空间。

从小培养孩子享得了福,也吃得起苦的精神,不仅包括体力上的,更要是心理上的,还有那种归零心态喝从头再来的能力。

生活太精致了,导致适应力和生命力很脆弱,替代孩子做太多决定了,导致心理应激能力和决策能力很缺失,这是面对未来最大的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