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讲究“似与不似、得'意’忘形”,用这八个字形容邵杨倒也贴切。 绘画这件事对邵杨来讲,非名非利,更非披着“艺术家”外衣的招摇,他只想将外在的冠名与所谓“高尚艺术”的情怀脱个一干二净,为了自己纯粹的高兴而自由行走于宣纸与笔墨之间。 所以,他是个在水墨世界里裸奔的人,了无牵挂的交溶于水墨宣纸之间。 邵杨对绘画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就像水墨天生就要归于笔纸间,流动、挥洒、定格,附着于纸上,性情不可更改。这个被他看作自娱自乐的事儿,就像吃饭一样,不用刻意去坚持,而“事业、追求”这种词于他似也陌生。绘画,纯属本能使然。两岁,抱着五彩缤纷的蜡笔不肯放手,也许那时候就注定了他与绘画从恋爱到结缘的命运。 就像纸对墨的吸纳之于生命对命运的吸纳,邵杨是被他的画作吸纳的生命。这种吸纳的能量,像蘸满墨汁的毛笔,墨色滴于宣纸之上:晕染、渗透,生活与生命被水墨世界层层浸润,邵杨在其中撒欢儿,自得其乐!他不想从墨色中剥离,享受水墨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世界里他宁愿做墨,被纸吸干。因为他快乐! ![]()
自古笔墨之林似乎都是圣殿,但与市场结缘,难免沾染些许金钱的跋扈味道。金钱的天然属性中有种权力的成份,这成份很诱人。为此,为讨好市场而作画者愈来愈多。邵杨说他只想讨好自己,因为他对如何讨好别人这事儿一无所知。 其实绘画就是用画面来写文章,谓“书画同源”,所以中国画一道,文人画为尊。作画之人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谓“师法造化”,将胸中丘壑化入笔墨山水的天下万象。邵杨写生记录了他行万里路的轨迹,这过程对他来讲胜过所谓的结果。 ![]()
邵杨临摹古画,用笔墨与他们时空对话,向寄情于山水的古代画家们致敬。同时他也向今天的优秀画家们求教,拜师学习。 邵杨水墨旅途中每一幅山水都是他的天地,每一帧花草都是他的情感。它们都会对你述说⋯⋯ 于抒霞 ![]() ![]()
|
|
来自: 昵称5679771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