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端午节我只想吃一个天真的咸鸭蛋

 伯乐书香小屋 2018-06-16

齐白石(1864 —1957),近现代绘画大师,生于湖南湘潭。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端午咸鸭蛋》创作时间不明。

      

     如果说对端午节有什么期待,我小时候主要是冲着咸鸭蛋去。现在各种食物都那么丰富,本不应该再稀罕,不过对咸鸭蛋的兴趣始终不减。 这张白石的“端午咸鸭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动之感,因为这蛋心色彩浓艳明快,红得太诱人了。而那画中种种食物餐具,包括那只小强的姿态,又是那么灵动接地气,老家饭桌上不就是这个随性的样子么。我好像都看到画旁边有一个端着酒杯笑眯眯的老头正要往下下筷子。


     常有朋友问,白石那么大的名气那么高的地位,他的画到底好在哪里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专家论述早就汗牛充栋。不过作为欣赏者,得要有说服自己的理由。琢磨多了以后,我的感觉就是:别看这是一山羊胡子抖抖索索的老头,作品里头却是元气淋漓!此是老天对白石的厚爱,不是别人努力就可得的。


     白石另外一个精彩是他的画中天真烂漫,年龄从来没有拿走过他的童心。咸鸭蛋这种食物本来就有种天真烂漫的劲儿,是最适合白石下笔的物类之一。


      不过,有没有觉得这画中的咸鸭蛋也切得太细瘦了些?这不是四分之一牙,而是八分之一牙。 联想起老头子有名的吝啬来,其它的例子暂不罗列,只引用汪曾祺回忆的一段: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看看,米都吃得这么抠,鸭蛋还不切得那么苗条嘛。


      大学时我的上铺从辽宁普兰店来,她带来的homemade咸鸭蛋是我此生吃过的极品,浓油汪出来娇艳欲滴,毕业多年还魂牵梦萦。


     不过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已经坐实了一个标签: 全中国最优质的咸鸭蛋在他的家乡高邮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此文与白石此画堪称绝配。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