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巩固】文化素养|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来来永胜 2018-06-17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1.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3.寒食——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4.清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5.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妇女们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7.中秋——又称团圆节。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8.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9.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10.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11.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12.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13.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4.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16.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7.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