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生活,去卖点什么呢?|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冬天惠铃 2018-06-17



作者: 余华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
主人公: 许三观

余华的小说去了封面,仅从语言风格也不难看出作者是谁,有种难得一见的底层人民“悲悯的幽默”,直来直去,少有修饰,情节看似简单,可就是这种简单却轻松地跨越了几十年的时空,哪怕是残酷的故事在他笔下也成为生活中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儿,让你觉得那个地方就应该有那样一个人,发生那样一个故事。他的文风“有一种使沉重主题变得轻松简单的力量”,“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贫穷,用消遣的方式表现罪恶、误解、性格缺陷包括解脱和相互尊重的时刻。”

 

小说给世人提出一个问题——活在世上,我们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可以把控而别人又需要的东西。对于许三观来说,这东西就是自己的血。结婚卖血、有外遇卖血、大饥荒卖血、为下乡的二儿子回城卖血、为大儿子治病卖血,卖血成了他唯一可以挣到外快的办法,也成了他们一家子度过生活当中困难唯一可以依赖的途径。这办法如此重要,以至于许三观由于年老而不能再卖血时,他自己竟然被吓哭了,害怕今后再也无法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但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个年代的许三观们也许是幸运的,至少卖两碗血可以相当于两三个月的工资。现如今,同样的血抵不了几天工资不说,一不小心还会身染重病。我们还能卖什么?总不说去卖肾吧,毕竟只有两个!也许这也是人们对技能、权力、金钱渴望的根由吧,因为人们怕没有什么可以出卖!


 

看到许三观,我一方面感叹他生活年代的不易,另一方面又打心底里羡慕他和他一家的幸福。他的幸福如此简单,老婆孩子热炕头足以,他的幸福如此扎实,别看夫妻两都有外遇,别看两个人经常吵得四邻不安,可他们之间有的却是真爱,他们那有着三个儿子的家庭也充满的真爱,哪一个都扎扎实实的为了这个家算计着,努力着,是真正的不离不弃。“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他不一样。”而让他们安安稳稳的一个原因,也许还在于社会骨子里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吧,人们都在生活线上挣扎,就比较容易做到一笑泯恩仇。

 

余华是非常国际化的作家,我总在想是什么吸引了外国的读者。毕竟余华的小说经常简练到如果没有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就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步,他们要看的是什么?——写作手法?人性?还是他们眼里的中国?


《许三观卖血记》韩国版小说封面与电影海报


小说本身很难有什么摘要可以放在这里共飨,但是作者的自序却有几段话写的很好,放在这里大家学习:

 

作者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