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好六月蟹塘消毒“保卫战”?

 昵称35015654 2018-06-18


2016年江苏6月份天气预报图(央视网)

进入六月份,江苏地区雨水逐渐增加,全月以阴雨天居多,气温最高能到达到30度,(如图)这对河蟹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阴雨天气多,且温度上升时,池塘底部容易形成溶氧不足的环境,有害菌(很多为兼性厌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链球菌等)容易大量滋生繁殖,河蟹被有害菌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导致了河蟹出现肝脏病变、黑鳃、烂鳃、肠炎、甲壳溃疡等疾病的可能性亦大大增加。

肝脏病变、烂鳃             

肠炎


甲壳溃疡

所以,做好六月份河蟹池塘的消毒工作,是我们六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那么,什么是消毒呢?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杀灭病原体的手段。


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消毒工作呢?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就目前河蟹养殖池塘比较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有化学、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使用消毒剂,包括高效消毒剂氧化剂类、醛类,较高效消毒剂酸碱类,中效消毒剂卤素类、酚类、醇类,低效消毒剂表面活性剂。生物方法主要是用有益生物菌吞噬有害生物菌,即“以菌制菌”。北京水世纪生物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以及科学配比,生产出了具有良好口碑的消毒产品,如醛类“菌毒必克”、卤素类(碘制剂)“金碘”“超碘”以及生物消毒剂“弧菌天敌”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消毒时机


大多数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即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生物得病。对于河蟹养殖池塘来说,造成河蟹发病的有害菌,主要为弧菌。进入六月份,闷热天气多、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光照不足、残饵粪便的逐渐积累等给弧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此时,消毒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第三步:进行消毒处理


六月上旬需要使用“超碘”(3亩/瓶)或“金碘”对水体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第二天使用“全效底改片”6亩/包或“强效底净”3亩/包,分解底部有机质,减少耗氧因子。第三天使用“水博士”3亩/瓶+“优加益生菌”3亩/包,调节水质。六月中下旬(梅雨季节)使用晴雨两用型生物消毒剂“弧菌天敌”3亩/瓶对水体进行消毒,同时注意增氧、抗应激。


病害重在预防,以下为病害防控实例:


案例一:小龙虾池塘消毒处理


江苏盱眙,张老板,养殖面积18亩,主养河蟹,塘里有大量自生小龙虾。2016年5月13日,倒地笼,发现红头小龙虾没力气,仔虾死亡半斤,河蟹死亡6个。经过观察,小龙虾肠道食物较少,有肠炎,河蟹出现空肠现象,且肝脏化水(如图)。5月15日使用“菌毒必克”2亩/瓶,次日再使用一次,同时拌内服:“肝胆泰乐”+“黄金多糖”+“迪诺康”40斤饲料/套,连拌7天,5月18日,小龙虾死亡1斤,河蟹8个。5月18日,使用“超碘”3亩/瓶,此后死亡数量一直较稳定,6天后,地笼中未发现死亡小龙虾及河蟹。案例分析:该养殖户,从放蟹苗开始,一直未对水体消毒,当出现小龙虾死亡时,亦未采取积极措施,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治疗,治疗期间,又加外源水(外源水质量较

差),对河蟹及小龙虾有一定刺激作用,使死亡数量有所增加,当停止加外源水之后,并对水体再一次消毒,死亡数量得到了控制。

肝脏病变             


死亡的小龙虾

案例二:正确消毒,预防为重


江苏盱眙,黄老板,养殖面积21亩,主养河蟹,塘里有大量自生小龙虾。当发现这么多小龙虾时,黄老板非常重视消毒,五月中旬已使用“菌毒必克”对水体进行了一次预防性消毒,进入六月份计划根据池塘情况,每十天消毒一次。目前为止,未发现河蟹及小龙虾死亡。


本文来源:水世纪华东团队丨本文作者:曾高德
本文审核:荣道斌丨本文编辑:唐红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