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报志愿被骗上万,这些报考技巧必须知道!

 启程的男孩 2018-06-18



2018高考考试结束,考场上的奋笔疾书已成为过往,考生们即将迎来第二场高考: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就如同第二次高考,很多家长和考生都是第一次经历,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


到底是选专业还是选大学?该不该依靠就业趋势填报?都是面临的问题,下面分享大家几个报考小技巧,供参考:


技巧一:


学校优先,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


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双一流名单,考生可以根据此选择报考的院校。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其实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程序而决定的一个先后顺序。


如果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这时,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比如上海,整体水平都比较高。另外,需要选择办学历史悠久一些的。


技巧二:


选择地域要谨慎


学校第一,是指985/211优先选择,除此之外,应该把地域摆在首位。


很有考生有哪里毕业、哪里就业的想法,城市的选择就成了关键的条件。同时去大城市可以增进眼界,培养思维模式,地方文化也会对自身有良好的熏陶。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有良好的资源,不一定非要挤破头去北上广。先前中国教育在线的一篇文章可供考生参考。


别再北上广了,以后上大学得去这些城市!


技巧三:


最后考虑,专业应该怎么选?


对于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考虑放弃专业这个原则。但对于只能上三本或者专科的同学,需要坚持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人生有一个二八原则,在职业初期,所学和你工作关系比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越来越小。


所以目前可以想想自己愿意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再思考做这份工作需要挂靠哪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银行业,尤其是总行,现在最紧俏的可能并不是金融专业,反而是计算机专业。


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第二,学外语。


除此之外,大家在专业选择上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宽口径,为未来调整留下余地。


技巧四:


认真阅读各地的招生章程


考生可以通过各学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报考条件,目前学校官方网站都会有本校的招生章程。这里要提醒考生千万要注意去正规的网站,今天微博上就有个考生说自己受骗了。



在这个关键时期,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上当受骗,对于收费、虚假链接等信息考生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前段时间听到了这样的故事,小王妈妈几万块打水漂了。起因是她在淘宝上无意中看到了“报志愿神器”。就点进去想了解一下。


店内信息显示:通过大数据帮学生填报志愿,考生可用预估的分数测出被某所大学录取的概率。这个数值主要是参照去年学校的录取位置,从而告诉你同一个地区报考同一所院校的概率有多高。毕竟填报志愿不是一个人在竞争,而是一群人在竞争。



小王妈妈点进去看了看,不光能预测分数,还有“专家一对一辅导填志愿”。


对方称这些专家都是高考省教研员之类的,与各地考试院和招生办有合作。可以准确指导志愿填报的风险,给你合理的报考方案。


小王妈妈正头疼这事呢,就同意了。但是当她交了钱,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有媒体记者致电各地的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与任何机构合作过。小王妈妈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高考结束,正值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很多骗子都居心叵测营造骗局。利用大数据、“专家一对一填报”成了今年的新骗局。各位家长和考生一定要警惕!失钱事小,苦读十年,因此误了前途就惨了!



网上曝光的受骗人群太多,小编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定要告诉你: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不收取任何考生费用,家长和考生可以在其中搜寻到关于所有院校的信息。同时我们还采访到各名校的招办主任,为考生报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