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端午文化寄托爱国情丝

 冰剑穿心 2018-06-18

作者:冰剑穿心

 

端午节是中国唯一一个包含浓浓的爱国情怀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她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抒发着国人的爱国情丝。

    其实端午节不光是吃粽子,赛龙舟,吟诗折柳,插艾条、菖蒲辟邪,戴香包,她还包含一段千古传诵的屈原为国而死故事。屈原的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多少爱国人士的左右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成为那些不愿同流合污,清风傲骨者追求的目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成为那些忧国忧民,追求国家富强者的励志名言。一首首诗,一段段词,不但传承着历史,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史,离开文化,历史将不可能成为历史,只有文化的秉承,历史才能找到赖以延续的载体。中国古代有好多诗词赋均包含着拳拳爱国之心。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歌 / 渡易水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示儿》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千古爱国绝唱。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已经演变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基因。而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直到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从历史文化中吸取养分,从而枝叶繁茂。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由屈原到文天祥;由黄继光到狼牙山五壮士;由雷锋到焦裕禄,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岗位上的工人,无不体现着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激励。报国也好,忧民也好,只要文化不断流,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永远传承,永远广扬。

吃着粽子,划着龙舟。在祖国大江南北,56个名族,13亿中国人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拥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以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迈向美好的明天。

  冰剑穿心作于2018年6月18日星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