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氏原螯虾鱼虾池塘套养技术

 seeds个人图书 2018-06-18

1龄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上半年饲养鱼种的空闲塘口和时间,于3月底至4月初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或是采取本塘上一年的自繁存塘幼虾,通过载种水草、放养螺蛳、强化投饵、调节水质、精精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饲养出1~2季成虾的养殖模式。2008~2009年在260×667平方米不同面积的12口池塘养殖试验,平均产成虾121kg/667平方米,1龄鱼种产量426kg/667平方米。产值8920元/667平方米,其中养虾产值3410元,养鱼产值5510元。利润4962元/667平方米,其中养虾利润2260元,养鱼利润2702元。最高的塘口产成虾1.53kg/667平方米,1龄鱼种产量487kg/667平方米,产值9650元/667平方米,其中养虾产值3520元,养鱼产值6130元,利润5561元/667平方米,其中养虾利润2381元,养鱼利润3180元。

1龄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上半年饲养克氏原螯虾,下半年主养1龄鱼种。

1 塘口选择

克氏原螯虾在恶劣的环境中虽能生存,但它基本不会蜕壳(或生长极为缓慢),且存活时间较短、成活率低、交配繁殖少。因而池塘条件的选择和改造对养殖效益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引水方便、水质优良、土质为黏土、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建造。(注:不可在沙土质或土质松软的地方建造,因为在这些地方克氏原螯虾穴居的洞穴极易坍塌。)虾池面积最好在5×667平方米~10×667平方米,水深1.2~1.5m,控制水质pH值保持在7.0~8.2,池梗宽度在1.5m以上,池梗坡度1∶2.5~1∶3.0。要有浅水区、深水区,浅水区面积要占2/3左右,深水区水位在1.5m以上。池塘底泥不宜过深,控制淤泥小于15cm。可搭建栖息平台,开挖沟渠(为了夏天克氏原螯虾避暑和便于捕捞),最好有自然形成的土堆,有利于亲虾的穴居产卵。要保质池塘不渗水、不漏水,进排水系统完善。池塘内有自然植物如芦苇、菖蒲等更好。池塘四周要修筑防逃设施。

2 放养准备

2.1 清塘与消毒

清塘主要是清除过多淤泥、堵塞漏洞。消毒是为了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如鲶鱼、泥鳅以及与克氏原螯虾抢食的生物和有害病原体。清塘消毒方式很多,但最好是用生石灰。

虾苗虾种放养前15d,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使用生石灰75kg/667平方米,彻底清池消毒。生石灰需在使用前化水,趁热全池泼洒。既能提高水体pH值,又能增加水体的钙含量,有利于亲虾的生长蜕皮。 2.2注水与肥水

清塘4d后即可注水50cm左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高(5mg/L左右),pH值7.0~8.2,进出水口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卵进池塘,四周浅水边堆放100~300kg/667平方米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

2.3 栽草与保草

克氏原螯虾刚蜕壳后十分脆弱,极易受到攻击导致死亡。水草能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为克氏原螯虾提供安全栖息的场所和丰富食物来源,还能改善水质。种植水草的基本要求是:分布均匀、种类搭配、比例适当、挺水性和沉水;陛和漂浮性水生植物都要合理栽植。如栽值适当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葫芦、苦草等水生植物,面积占虾池面积1/3。同时可在池塘中间放置一些树枝以提供更多的隐秘、栖息场所。夏秋高温期间,水草易死亡、腐烂,要注意水草与水质的保护,如水草较少,在池坡种植水花生。

2.4放螺与养螺

放养前后,放活螺蛳0.5~1.0t/667平方米,刚出生的小螺蛳外壳脆,营养丰富,易被克氏原螯虾摄食。螺蛳要分批投放,注意螺蛳的养殖与保护,以保证全期都有充足的活饵,还能净化和调节水质,为克氏原螯虾提供良好水质环境。

3 苗种放养

克氏原螯虾可以直接在秋季放养亲虾,也可以在春夏季节放养幼虾。

幼虾的选择要求规格整齐,一般在3cm以上,体格健壮,附肢健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虾苗要一次放足。幼虾应就近采集,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损失。运输方式主要有:干法运输、氧气袋(包)充氧运输、活水车运输、活体船运输等。一般采取干法运输,可用蟹苗箱或食品运输箱进行运输,箱内先铺设一层水草以保持湿度,蟹苗箱每箱可装幼虾2.5~5.0kg,食品运输箱每箱可放2~3层,每层不超过5kg。运输时要保持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幼虾放养时间在晴天的早上或阴雨天,避免阳光直射,水温相差不能超过2℃,投放前要用2%~3%食盐水浸浴幼虾2~3min,以杀灭体表病原体。用干法运输放养时要让幼虾充分吸水,采取多次浸水法让幼虾充分吸水再放养,还要注意多点分散,不可堆积。

4 饲养管理

4.1 水质管理

长期处于低氧、水质过肥或恶化的环境中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蜕壳速率和正常生长,在不良的水质中克氏原螯虾摄食下降,同时不良的水质还会助长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导致疾病的蔓延。因此,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时,要控制透明度在30~40cm,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温和水质情况适时加水、换水、施肥,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

按照“春浅、夏满”的原则,养殖水体春季保持在0.6~0.8m,夏季保持在1.0~1.5m,以利于克氏原螯虾的正常成长。一般每周换水1次,高温时每2~3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约为池塘水量的1/4。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每15d泼洒1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m水深10kg/667平方米,使池水pH值控制在7.0~8.2,同时可增加钙离子浓度,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的蜕壳成长。

4.2投饲管理

克氏原螯虾的饲料可分为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微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4种。动物性饵料包括虾塘自然生长的人工投喂种类,主要有螺蛳、蚌类、鱼粉、蚕蛹等。植物性饵料包括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幼嫩部分)、浮萍、谷类、豆饼、米糠、花生饼、豆粉、麦麸、菜子饼、啤酒糟、酒精糟等。微生物饵料目前使用不多,主要是酵母类,常用的是啤酒酵母。在饲料开发中活菌制剂(以一种或几种有益微生物为主制成的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是一类有价值的新型饲料源。人工配合饲料是将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按照克氏原螯虾的营养需求确定配方加工制成的饲料,还可根据需要加入矿物质、维生素和防病药物,根据克氏原螯虾的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制成不同大小的颗粒。饲料要有一定黏性,制成条状或片状,以便摄食。

根据养殖经验,一般克氏原螯虾的饲料动物性饲料占30%~40%,谷食类饲料占60%~70%为宜(水草不计在内)。在开食的3、4月份,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能力与消化能力都比较弱,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水温高,可多喂青料。10、11月份克氏原螯虾越冬时,要适当多喂些动物性饲料。一般每天喂2次饲料(7∶00~9∶00,17∶00~18∶00),下午要多喂(约占60%~70%)。水温较低时可每天喂1次。5~10月,每天投喂饲料约占体重的5%。3、4月和10月以后按体重1%~3%投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或水质恶化时,可少喂或不喂。饲料应多放在光线较弱的池水边,并做到:定点投喂、以点为主、点线面结合。

4.3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一定水草对改善和稳定水质有积极作用。②早晚坚持巡塘,观察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消毒食台。③使用水温表定点定深度测池中水温,记录某段时间内最低和最高气温。用比色法或溶解氧检测仪测定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3.5mg/L以上。pH值保持在7.0~8.2,氨氮含量在0.6mg/L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01mg/L以下。此外每周测量虾体长1次,建议每次早晨或傍晚采样30只左右,观察虾胃的饱满程度,以调节投饲量。④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⑤严防敌害生物危害,采用各种措施消灭老鼠、驱赶鱼鸟和水蛇。⑥及时有效防治病害。⑦做好塘口记录,以便积累和总结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