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昵称32937624 2018-06-18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性格特征等都直接反映了家长的的状貌。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庭教育的“十不要”。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1. 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应该尽自己所能满足他的需求,支持让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其实是对孩子的纵容。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等孩子需要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这种唯我独尊的行事风格会给他带来重重阻碍。

因此,家长不能过分纵容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没有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愿望。有些愿望,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有些愿望没有实现,要学会接受。

2.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每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些事时,这种瞧不起孩子的话就可能脱口而出。

类似的话语,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消极、自卑。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3. 不要恐吓孩子

“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不好好吃饭,让怪兽来抓你”,用吓唬孩子的方式来管教他,短时间内可能有效,长此以往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恐惧感会让孩子变得敏感、焦虑、胆小,有些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如法炮制地吓唬别人。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4.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生气地说:“你要答应我,再也不敢这样了。”过了一会儿,孩子老毛病又犯了,家长大怒:“你刚刚答应我的,怎么不算数了?”

要知道,逼迫孩子许诺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他口是心非。顽皮的孩子不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甚至会因此轻视承诺;敏感的孩子则会因为没有履行承诺,产生负罪感。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5. 不要贿赂孩子

“写完作业,我就给你买新玩具”,“考试成绩好,奖励你零花钱”,用物质奖励让孩子做事,只会让孩子将做事的动力由内在转向外在。

如果家长经常用贿赂的方式让孩子做事,会破坏孩子的主动性,使其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做事越来越被动。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6. 不要过度监督保护孩子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凡事都喜欢大包大揽,这样过度的监督保护,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很弱,你什么都不行”。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不自信,觉得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要知道,大部分能力都是后天锻炼形成的,家长要学会放手,只在必要时刻给予指导和帮助。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7.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吃饭不要弄得满身都是”,“不要总看手机,怎么说你都不听”, 你对孩子越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

过分唠叨会引起孩子的极度不耐烦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不满和误解。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8. 不要强迫孩子盲目服从他人

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听话,甚至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有些家长会怒气冲冲地吆喝孩子,挥动拳头威胁孩子,强制他们按大人的命令去做事。

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父母的压制下,会感到紧张、恐惧。有些孩子性格受到压抑,会变得软弱;还有些孩子会心理不平衡,出现顶嘴,耍脾气等坏毛病。

9.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家长有时惩罚,有时不惩罚,哥哥犯了惩罚,弟弟犯了不惩罚,这会让孩子感到非常迷惑。

家长为孩子定规矩,要做到奖惩分明、一视同仁,让孩子对自己做错事的后果有一个准确预期,这样孩子才会更遵守规则。

家庭教育“十不要”,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到!

10. 不要制订与孩子年龄不符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三岁的孩子能生活自理,或刚上小学的孩子能够独自完成学习计划,只会让他感到深深的无能。

家长给孩子制订计划和规矩,要与其年龄相符,开始使用新规矩时,给孩子一些缓冲时间,让他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规则。

划重点: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