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知识|珠江三角洲

 沐沐阅览室 2018-06-18

注:文章转藏自微信公众号启慧地理




珠江三角洲概况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范围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点       

         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冲积层薄,海拔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中部是平原




气候特点及影响

        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




特色农业

       珠江三角洲位于南亚热带,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经营摸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木瓜、荔枝、龙眼、橙、柠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                          







相关考点考向展示                


(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D   2.D    3.A

【解析】

1、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3、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主要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4.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24)

1985

2002

(1)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4)

(2)据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4)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西部省区开始建设桑蚕基地项目,国家开始实施桑蚕业中心的战略转移。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蚕业发展日趋衰落,而花卉、蔬菜和塘鱼的生产规模却日益壮大。

(3)分析近年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桑蚕业发展日趋衰落的主要原因。(8)

(4)结合下图,举例说出发展基塘农业在经济或环境方面的意义。(8)

解析】:(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三方面描述。(2)从城市化的标志分析。(3)珠三角地区桑蚕业日趋衰落与珠三角城市化,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市场需求变化,桑蚕业转移有关。(4)桑塘农业的经济意义可从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多样化,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分析;环境意义可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化肥等实用量方面分析。

答案】:(1)地处低纬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等级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快速上涨;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花卉、蔬菜和塘鱼等出口比重增加,桑蚕业比重下降);国家实施将桑蚕业中心向西部转移的战略。

(4)经济意义: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多样化,增加经济收入。如:桑基植桑业养蚕业丝厂或蔗基种甘蔗糖厂。或环境意义: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蚕沙鱼塘;塘泥桑基等。



5.读广东省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

材料1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构成比例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

2001

2004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2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甘蔗、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1,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增加值构成变化的特点。(6)

(2)阅读材料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6)

(3)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

(4)简述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


解析:(1)从材料1可知广东省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且在不断增长,传统产业比重逐渐减少,潜力产业呈上升趋势。

(2)从材料2可知,广东种植业由粮食转化为经济作物,农作物品种多样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明显。

(3)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条件从国内、国外背景、优越的区位和侨乡四方面分析。(4)目前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从对环境影响入手分析。

答案:(1)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

(2)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农作物品种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3)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劳动力资源丰富;著名的侨乡之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沿海交通便利。

(4)大量占用耕地;城市和工业高度密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多,社会治安压力大等)



6.珠江三角洲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上世纪80年代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既有成功经验又面临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读以下三图及材料一,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3)小题。(24分)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借助当地各种优势条件,外向型加工工业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珠江三角洲大量引进台资电子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广东北部转移。

(1).读图甲,描述香港的气候特征。(4分)


 (2).读图乙,分析广东北部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的原因。(10分)


(3)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见图丙),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及其主要污染源。(10分)

【答案】(1)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降水丰沛,集中在夏秋季节(降雨集中在4—10月)
  (2)(内部条件:)劳动力价格低廉,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丰富(资源较丰富);(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政策优惠等.(外部条件:)珠江三角洲因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3)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污染严重;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读下图,回答7~8题。

7.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
B.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灰霾天数迅猛递增
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
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
8.改善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状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              

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7.C  8.B 

【解析】读图可知广州灰霾天数在1997年达到200天以上;广州灰霾天数在改革开放前就开始增加,但并不是逐年增长;1991年到1994年广州灰霾天数不是增长最快的。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的消费总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固体悬浮颗粒物。目前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向大气中排放的固体悬浮颗粒物较多,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改善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

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污染浪费严重 

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0.该图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11.该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应该是下图中(    )

A    B②  C    D

【解析】9题,图示地区为珠三角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第10题,珠江冬季流量小,海水易入侵河口,形成咸潮。第11题,该区域城市化模式与相符。

【答案】9.D10.C11.A

结合有关珠三角地区有关知识,回答1214题。

1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

13.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设核电站 大力开发潮汐能 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 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良好的区位条件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12题,园艺业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第13题,建核电站、西电东送可解决珠三角能源问题。第14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提供契机。

【答案】12.C13.C14.D

1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答案】D

【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原有的政策和劳动力优势在减弱,却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6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该地区的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发展变化。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16.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A.乳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7.造成珠江三角洲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技术条件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价格


【答案】16.B   17.C




18.2011江苏卷,28⑴⑵⑶,9分)图1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4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3分)


【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解析】(1)根据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中不同产业的位置分布,可知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可以参考教材相关知识(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回答。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中,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可参照教材中意大利工业区相关知识点来回答,高度集聚、分工明确,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19.改革开放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珠江三角洲处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阶段发展, ________  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1分)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原因(4分)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分)


(3)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4)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因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区位有不复存在,所以大量外资企业搬出,主要表现为:政策优势相对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租金水平提高;环境污染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局部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