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多曝”

 qdongh 2018-06-18
再谈“多曝”↑(1)这一张“多曝”人像,就是利用不同区域明暗画面的叠加拍成的。

 

    节前和“乐友”到植物园拍秋菊,在场我用“多曝”技术,为几位女同志拍了人像照(见图2-5),大家还都满意,也纷纷学着拍。为此,我觉得还是在这里谈谈我的拍摄体会。

早在四年前,我在博客中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多曝”的博文,其中就提到:“多曝”,应该说就是通过多次感光来创作图片。因此说,无论是两曝、三曝甚至五六曝,我们追求的不是“多曝”这一摄影技术。“多曝”的最终目的,还是拍出的图片要美,而不是为了“多曝”而“多曝”。

    我这样说,那是因为只要你手头的相机有“多曝”的功能,掌握操作“多曝”的功能并不难。问题就在你掌握了操作技术,能不能用这一门技术,拍出能让大家觉得美的图片来。

当然,也有朋友说,追究的不是结果,而是拍摄过程的快乐。这样的说法我也不反对。特别是老年摄影朋友,学会了“多曝”的操作程序,他们的高兴劲也体现出这一点。但摄影毕竟是一门艺术,它有一定的规律来遵循。这也是我编写这篇博文的初衷。

多重曝光主要是画面的叠加,为了使“多曝”的图片美?可见画面的叠加便显得很重要了。这次的“多曝”人像,我是将“第一曝”的人像图片拍成剪影,画面中出现的是明亮的背景和暗的人像剪影两个部分。“第二曝”为正常画面,叠加后我们可以发现:在亮的背景没有留下很明显的影像,画面相对干净;而画面中较暗的人像部为,重叠的影像就比较清晰。可见“多曝”叠加的影像只是画面的暗部呈现。

但有一点我得提醒“多曝”的初学者,起先练习“多曝”,曝光次数不宜设置过多,以两次为宜。本篇我就将今年几次拍摄的“多曝”图片(注:均为两次曝光)拿出来分析,与大家分享。

再谈“多曝”↑(2)第一曝,以阳光照射下的地面作背景,将人像侧面拍成剪影,第二曝,将菊花安排在剪影的人像中。拍摄时,人像和花,焦点都要对实。

再谈“多曝”↑(3)由于人像是剪影,等于在画面中这一块几乎没有感光,因而在第二曝拍花时,花儿的色彩还原和明暗层次都花园的相对正常。

再谈“多曝”↑(4)拍摄时不用考虑曝光量,哪一曝要多,哪一曝要减少。数码相机会自动设置。

再谈“多曝”↑(5)这一张和前三张的拍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剪影的人像衬在明亮的天空上。由于第二曝的花儿也都是在阳光下,因而花儿在天空上也能有一定的层次。但和剪影中的花儿在色彩、明暗上泾渭分明,不影响剪影人像的轮廓。

再谈“多曝”再谈“多曝”↑(6)此幅是以石狮作第一曝剪影,天空做衬底,晨光下的天安门作第二曝获得的“多曝”画面。

再谈“多曝”↑(7)此幅是以香炉作第一曝剪影,天空做衬底,阳光下的乾清宫作第二曝获得的“多曝”画面。

再谈“多曝”↑(8)这一幅和前几幅有所不同。第一曝画面中人像是深色剪影,背景是较亮的天空和两株大树。第二曝,梅花处在阳光下,背景是背光下的建筑。两次曝光中的一明一暗互补。花儿在剪影人像中色彩还原合适;天空和大树,在背光的建筑中还原合适。

再谈“多曝”↑(9)这一幅和图1拍摄处理一样。都是以天空作背景,拍出剪影人像,再在第二曝时将万寿山安排在剪影人像之中。

再谈“多曝”↑(10)这一幅是以两个人物作第一曝剪影拍摄,第二曝时又把较大范围的景色,安排在剪影中。看得出,剪影里的景物色彩还原都合适。

再谈“多曝”↑(11)这一幅是以建筑物的剪影为第一曝,第二曝是群花。原理和图5一样。

再谈“多曝”↑(12)尝试了建筑和花的“多曝”,有常识着建筑和建筑的“多曝”,也行。 

以上图片,通过两张照片的叠加后,不难看出在亮的区域没有留下或说留下较淡的影像,而在画面中比较暗的区域,重叠的影像就比较明显。通过上面图例的对比,我们就能明白多重曝光叠加的原理,

          *

下面五幅“多曝”的图片也都是两次曝光,基本上是一张焦点对实,一张故意拍虚;两次拍摄的花儿尽量选择两种不同颜色的花;两张图片的背景基本上都比较深。

再谈“多曝”↑(13

再谈“多曝”↑(14

再谈“多曝”↑(15

再谈“多曝”↑(16

再谈“多曝”↑(17

          * 

下面两张是本次拍秋菊拍的。其实也是一虚一实,一明一暗,一花一色。利用相对暗的区域,小花作陪衬,突出大朵的菊花。

再谈“多曝”↑(18

再谈“多曝”↑(19

          *

有的摄友的数码相机中没有“多曝”功能,其实可以后期合成。

严格讲当年用胶卷的两次感光应该和今日数码相机的“多曝”是有区别的。

当年,经过两次或多次感光后的胶卷,只是在底片上形成潜影,得通过冲洗获得经多次曝光后的底片,再洗出图片。

而数码相机上的“多曝”是通过多步程序操作后,在相机里留下的是一组数据,并可以在回放显示中展现图像。这是因为厂家把图片合成的程序,设置到数码相机里了。

这样看来,相机里没有“多曝”程序的,拍两张图片再到电脑里去合成“多曝”效果的图片,只是把合成的程序放在后期操作了。某种意义上讲,后期的合成,其创作的天地更随意,变数更大。

再谈“多曝”↑(20)这是一张 “多曝”荷花。虚化的大荷花中套着一个实拍的小荷花。其实是同一朵花,为了套的位置合适,我拍了好几张,这是比较满意的第一张。

再谈“多曝”↑(21)为了说明后期电脑也能合成类似“多曝”的图片,我先虚化地拍了此图,作为“第一曝”。

再谈“多曝”↑(22)“第二曝”焦点对着荷花,画面中的荷花,也比“第一曝”的小一些,为的就是,可以套在“第一曝”的花中。

再谈“多曝”↑(23)通过Ps,将“第一曝”和“第二曝”合成此图。是不是和图20差不多,效果也挺棒。

再谈“多曝”↑(24)这张也是通过电脑合成的“多曝”效果的图片。

再谈“多曝”↑(25)这是图24的“第一曝”。在合成时,将影调淡化了。

再谈“多曝”↑(26)这是图24的“第二曝”。在合成时,“第二曝”角楼的大小和位置,要和“第一曝”的角楼“套”得合适。

再谈“多曝”↑(27)这是“乐友”到塞罕坝度假时,发了一组图片给我。图片中有他首次的“多曝”练习。我在他的图片中,选了这三张图片。

再谈“多曝”↑(28)先把左图的塔,在Ps中制作成剪影。然后再把图27的中图、右图。分别合成在塔中,做成两张“多曝”效果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