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金色年华554 2018-06-18

贞观十三年(639年)

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2月,下诏停宗室及功臣为世封刺史。

4月,太宗行幸九成宫。阿史那结社率因不受重用而生怨,与其党羽四十余人谋反,袭击行宫,折冲孙武开等击退之,阿史那结社率遂北逃,渡过渭水后被追斩。

8月,因阿史那结社率叛乱,朝官多言突厥留河南不便,太宗遂以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率突厥及诸胡在河南诸州者北还其旧部,使阿史那思摩建牙定襄,又以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以治之。

12月,高昌与西突厥相结,屡次无礼于朝廷,太宗以侯君集为交河行军大总管,薛万均等为副总管讨之。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兵败,逃亡而死,其部众复立其弟子薄布特勒为乙毘沙钵罗叶护可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牙于虽合水北,谓之南庭;乙毘咄陆可汗建牙于镞曷山西,谓之北庭。

贞观十四年(640)

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1月,太宗行幸魏王李泰之第。

8月,侯君集等兵临碛囗,高昌王麹文泰不意唐军能至,忧惧发病死,其子麹智盛立。唐军攻克田城,进围高昌都城。西突厥援军惧怕唐军,以可汗浮图城归降,麹智盛穷蹙,遂开门投降唐军。侯君集趁胜分兵略地,攻克二十二城,高昌国遂平。

9月,以高昌故地为西州、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又在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之。

贞观十五年(641年)

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1月,使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至吐蕃,与赞普弃宗弄赞和亲,弃宗弄赞为文成公主筑布达拉宫处之。文成公主改革吐蕃风俗,使其向中原学习先进文化。

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始率部落渡河,在定襄城建牙。

7月,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击败沙钵罗叶护可汗,擒而杀之,统一其国。

11月,薛延陀真珠可汗听闻太宗将要封禅泰山,以为边境必虚,遂使其子大度设率诸部兵二十万度漠南,进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不能御,率部落入长城,保朔州,派人向朝廷告急。太宗使营州都督张俭压薛延陀东境;以李世绩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出兵羽方;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兵灵武;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兵云中;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薛延陀西境,以讨之。

12月,薛延陀大度设进逼长城,见李世绩至而退兵,李世绩率军追击,在诺真水大败之。大度设率残部逃至漠北后,又值大雪,几乎全军覆没。

贞观十六年(642年)

大唐三百年兴亡史(十)侯君集平定高昌,太子李承乾叛乱

1月,魏王李泰召集文士所撰《括地志》成,太宗从此对李泰更加宠爱,待遇甚至超过太子,朝臣多有所谏,然太子与魏王各结党羽,矛盾已经激化,不可复解。

9月,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自恃其强,屡犯边境,安西都护郭孝恪皆破之。乙毘咄陆可汗又吝啬财货,人心不附,其部落叛之,乙毘咄陆可汗遂走保白水胡城。西突厥诸部向朝廷派使者,请求废黜乙毘咄陆可汗,另立新可汗,太宗于是立前可汗莫贺咄之子为乙毘射匮可汗。乙毘射匮可汗进攻白水胡城,乙毘咄陆可汗出城迎战大败之,遂趁胜召其旧部,其旧部皆不从,乃西奔吐火罗。

11月,高句丽发生政变,渊盖苏文杀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王,自为莫离支,专制国事。

贞观十七年(643年)

1月,魏征病死。

2月,使阎立本图画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等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

齐州都督齐王李祐与长史权万纪相恶,杀之而反。

3月,使李世绩发九州兵讨齐王李祐。李世绩尚未到达,齐王府兵曹杜行敏已经聚众讨乱,生擒李祐及其党羽,李祐被送至长安后赐死,叛乱遂平。

4月,太子李承乾结党汉王李元昌及侯君集等图谋不轨,为纥干承基告发,太宗遂废太子为庶人,尽杀其党羽。魏王李泰所行亦凶险,不能得太子之位,降爵为东莱郡王,其党羽尽被流放。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晋王李治最终被立为新的太子。

6月,改东莱王李泰为顺阳王。

7月,太宗屡次提出观阅起居注,房玄龄删修成新国史书,上之。

9月,出庶人李承乾于黔州、顺阳王李泰于均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